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 陶渊明的散文阅读题散文陶渊明的散文随笔(实用8篇)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 陶渊明的散文阅读题散文陶渊明的散文随笔(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07:26:05 作者:书香墨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 陶渊明的散文阅读题散文陶渊明的散文随笔(实用8篇)

文明礼仪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它是社会规范的重要体现。文明礼仪也包括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这些文明礼仪范文从个人修养、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等多个角度对文明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一

陶渊明的生活方式,相信每个人都曾经向往过吧!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陶渊明的散文随笔”,希望你们喜欢!谢谢!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随笔【第一篇】:

陶渊明绝对是一个智者和圣者,值得我们大家仰慕。

怎么说他也是做过彭泽县令的人,我不知道这样一个职位在当时的社会中对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在今天,许多人寒窗苦读、孜孜以求,为谋求一个公务员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如果能够做到一个县令的职位,至少也可以说是光宗耀祖,给家族脸上添了光彩了。只要这个人不是因为政治原因你让他主动从县令的职务上退下来,基本上不大可能(除了正常的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做出这种被别人看起来“二哥”的举动。

可能有人会说,陶渊明之所以弃官归隐,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他太向往美好清新的田园生活了。

是的,陶渊明绝对热爱田园生活,这从他虚构的那个世外桃源当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那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那是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世界,其难度绝对比得上今天全世界搜救失去联系的马航。但是,老陶最先并不是对那个官场完全不抱希望的,至少从《归园田居》里的那句“一去三十年”可以印证,他曾经多么热衷于官场,可以说这一点和今天的所有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市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随笔【第二篇】:

老陶为什么会归隐呢?我想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是做官太不容易了,容易受到别人的牵制、排挤甚至打击。仔细品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完全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可以想象,老陶当时把自己看做是“笼中鸟”“池中鱼”,完全失去了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和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比较起来,自然少了几分悠闲和惬意。我想,老陶当时一定是被上面多得数不清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才做出“弃官归隐”的打算并且付诸实施的。

第二是自己太清醒了,所以总是痛苦、无奈甚至绝望。他一定受到屈原的影响很深,“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绝对是人生的最大不幸。太清白,别人从你身上捞不到好处;太清廉,别人无法从你身上谋取利益;太清醒,别人无法往你身上泼污水。于是,老陶无法融入官场,适应黑暗的能力太差,只好半途而废。

住房的周围种着郁郁葱葱的大树,最多的是杨树和柳树。杨树笔直高大,起飞时叶子哗哗作响,对于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我来说很少见。而河道两旁的柳树总是会随风摇曳,千丝万缕的,觉得应该用柔情万种来形容她才是最佳的。

来到繁华的城市工作,没有选择在城市里居住,而是在乡下生活,虽说是乡下却也是城市近郊。不喜欢市中心车水马龙,乌烟瘴气的到处是人群车辆,可能是自己有种强迫症的征兆,喜欢避开喧嚣,独爱安静吧。

住的地方很是安静,怡然自得。房子周围是树林和一些开辟的小菜园,院子门前有条常年流水不断地河,有时还能看见划着小船捕鱼的人,这种生活对于很多人而言无法与城市的绚丽相媲美,但也许更是种奢侈。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随笔【第三篇】:

我说陶渊明是一个智者的原因,就是他明白“出淤泥而不染”的道理,并且死守清白,守得无法再守的时候,他可以全身而退。

那他为什么又是一个圣者呢?

圣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以“饮清风”“抱明月”。陶渊明和我们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担心归隐后生活会没有着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他还可以到乡间开荒种地,虽然他种地常常是“草盛豆苗稀”,但他毕竟有“方宅十余亩”,有“草屋八九间”,维持生计、栖身基本没有什么忧虑了。我们今天的人虽然对现实看得比老陶还要清楚,对有些人有些事比他更愤世嫉俗,但是肯定没有放弃的勇气。因为,我们每个月必须靠着有限的薪酬,用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还银行遥遥无期的房贷。我们不可能有十余亩土地耕种,有八九间草屋居住。即使有,我们基本上也没有那个勇气和力气,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了。

所以老陶是一个圣者,他可以像神仙一样,摆脱现实,回归田园,回归自然,回归自己“爱丘山”的本性。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随笔【第四篇】: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隐,人生的转折却成就了一代田园诗人。从四十一岁到六十三岁,他皈依大自然,回归心灵的淡泊宁静。过着与世无争、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田园生活。

春天里,陶渊明在燕子的呢喃声中,心儿随渔翁一起顺流而上,乘一叶小舟,飘然来到一片桃花林。溪流的两岸,桃花被温暖的春风一吹,绽开了粉嫩的笑脸,阵阵清香,醉人心脾。小草嫩绿,花朵妩媚,偶尔有桃花轻轻飘落身上和水中。小舟穿过幽美的桃花林,越过一个山洞,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人间仙境。这里树木成荫,阡陌纵横,土地肥沃,人人耕种劳作,自得其乐。村里人热情招待了渔翁,和他聊聊外面的事情,然后渔翁告辞了。

陶渊明依然过着早出晚归的日子。不觉间夏天已经来临,凉爽的清晨,陶渊明扛着锄头,走在窄窄的田埂上,道上茂盛的野草结满了露水,打湿了他的衣和鞋,他来到南山下的一块田地,这里有他种下的豆苗。抬眼望去,草儿一片葱茏,豆苗却很稀疏。齐腰深的草打湿了衣服,但是这有什么可惜的呢?他心里想到,好在我逃离了污浊的官场,迷途知返,在田园劳作中找回了自我。直到月亮升起,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和明月相伴回家。

前段时间种了几颗丝瓜籽,早已顺着围墙爬满树上的枝桠,现在就等着它开花、结果,等着享受春华秋实的乐趣。最近雨水充沛,一场雨水菜都长高一茬,那都是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在彰显啊!小小的菜园真是五花八门,有辣椒、茄子、玉米、生菜、空心菜、毛豆、黄瓜等,看着一颗颗菜是亲自培植出来的,煮出来会觉得分外可口。有时候女儿也会在菜地里帮忙,看着大人拔草她也会有模有样做着。自己从小生长在农村野惯了的孩子,所以也很想让自己的孩子能真切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生活就是如此的简单平淡,不需要太多的物质需求。有时候人的欲望越大让自己也会更累,估计会有人觉得我是没有追求抱负,但生活是自己在过,常言道冷暖自知。

想起五柳先生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告诉自己亲爱的,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吧!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随笔【第五篇】:

寒冷的冬天,外面白茫茫一片。陶渊明闲居家中,冬天的夜晚也越来越长,偶尔得到一瓶好酒,他定会独酌大醉,然后写写诗。感叹着人生就如一粒尘土,随着命运漂泊无依,历尽艰难,回不到原来的样子了。高兴的时候,他会邀上邻里一起痛饮,如同兄弟一般,及时行乐。人生如流水,过去的不会再来。年轻时要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公元427年,陶渊明去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有一百二十多首诗,十来篇散文。主要包括《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为田园诗派创始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写饮酒和田园的乐趣。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

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

陶渊明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清丽自然、纯真质朴而又意蕴深刻,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去探索欣赏其中的艺术境界。他刚正不阿的人格和不追求名利的操守,也成为后来文人的精神表率和前行的力量。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二

陶渊明

一.做个小诗人,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你一定行!)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 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 ,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写出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___。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路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差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又迷惘的情形。

10.下列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月》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田园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1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13.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转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心远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5.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6.a

7。心远地自偏

8.c

9.b

10.b

11.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12.傍晚,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

人生理想:归返自然(返璞归真)

13.心远 悠然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三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为我志之 志:记录

b.与物多忤 物:事物

c.终不能悛 悛:悔改

d.其出处进退 处:隐居

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葺茅竹而居之 择善而从之

b.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则或咎其欲出者

c.盖未足以论士也 宁许以负秦曲

d.先君命辙师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分)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

(3)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4分)

5.b (物:别人)

6.b(a:顺承b:他的、那个 c:目的连词 ,来d:代词 他)

7.c (“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8.(1)然而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或简陋)其实丰腴。(绮、癯、腴)

(2)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所以、晚节、师范)

(3)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斥居、日、沛然、方)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四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为我志之志:记录

b.与物多忤物:事物

c.终不能悛悛:悔改

d.其出处进退处:隐居

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葺茅竹而居之择善而从之

b.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则或咎其欲出者

c.盖未足以论士也宁许以负秦曲

d.先君命辙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分)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

(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4分)

参考答案:

5.b(物:别人)

6.b(a:顺承b:他的'、那个c:目的连词,来d:代词他)

7.c(“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8.(1)然而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或简陋)其实丰腴。(绮、癯、腴)

(2)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所以、晚节、师范)

(3)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斥居、日、沛然、方)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15.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

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

15.(3分)d

16.(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2分)。

【评分参考】解释评论1分,结合诗句分析5分。意思对即可。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六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匐奴,今郢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

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宜县头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

(节选自《汉书陈汤传》)

题目: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

发:征发

b.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

薄:逼近

c.吏士喜,大呼乘之

乘:登上

d.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

与:给予

8.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己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汤少时好学,善写文章,但因为家里贫穷,总是向人借贷,不被州人称赏。父亲去世了,陈汤为等待升迁,不去奔丧,因此获罪入狱。

b.陈汤认为夷狄之人天性怯弱,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弩守卫,如果郅支单于集结兵力,直捣城下,那么西域诸国就都危险了。

c.陈汤独自假传圣旨调兵遣将准备出兵,并迫使甘延寿参与行动。汉军从四面包围城池,天亮时放火攻城,最终郅支单于受伤而亡。

d.陈汤多次非法占有虏获的财物,于是司隶校尉要求官吏沿途查验。陈汤知晓后,上书力争,得到了皇上的支持,之后还因功获得封赏。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6分)

(2)宜县头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4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写得一手好文章。因家贫时常四处向人借贷,没有节制,乡里人都因此鄙视他。西行到首都长安求官,任太官献食丞。几年中,富平侯张勃与他交往,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元帝下诏诸侯举荐茂才,张勃举荐了陈汤。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突然去世。做官心切的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为司隶所究。张勃也因为举荐失察受到株连,削夺二百户。恰巧张勃死去,于是被赐谥号缪侯。陈汤论罪下狱。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赴西域。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每次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和甘延寿商议说:“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这是他们的本性。西域原本属于匈奴人,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略欺凌乌孙、大宛国,并常常打康居的主意,想要降服他。几年后,西域诸国就都危险了。况且匈奴人剽悍,好勇善战,多次获得胜利,如果长期纵容他,一定会成为西域的祸患。郅支单于虽然远在绝域,但蛮夷之人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弩守卫,如果我们征发屯田官吏戍卒,驱使乌孙士兵,直捣他们的城下,他如果逃跑却没有合适的去处,死守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千年功业可以在今日建立了。”甘延寿也认为他说得对,想向朝廷奏报请示这件事。陈汤说:“朝廷和公卿商议,这么大的决策不是普通人能够见识到的,事情一定不被允许。”甘延寿仍然不听他的建议。正巧赶上甘延寿长时间生病,陈汤独自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国军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田的士卒。甘延寿听说了这件事十分吃惊,想要阻止他。陈汤大怒,拔剑叱责甘延寿说:“大家(士卒们)已经集合了,你小子想阻挠(扰乱)军心吗?”甘延寿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部署安排行军布阵的事宜,更增添了扬威、白虎、合骑的人马,汉军、胡兵共四万多人。甘延寿、陈汤上奏章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并陈述发兵的情形。

两人立即带领军队分道进发,从北路进入赤谷,经过乌孙,进入康居的东部,下令军队不许抢掠。并召见康居的贵族屠墨,以威信晓谕他,和他歃血为盟后让他离去。因此完全了解了郅支单于的情况。

进军到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安营布阵。郅支一百多名骑兵冲击营寨。各营寨都张弓搭箭指向他们,郅支骑兵退却。继而又派士兵射击城门的`骑兵、步兵,骑兵、步兵都退入城内。甘延寿、陈汤命令军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挖堑壕,堵塞门窗,盾牌在前、弓箭长戟在后,仰射城中及城楼上的人。城楼上的人都向下逃跑。土城的外面有木城,在木城中射箭,杀伤不少城外的人。城外面的人用木材烧毁木城。夜晚,几百骑兵想要突围,被正面射死。天刚放亮,四面燃起大火,士卒们十分高兴,大声叫喊,铜钲战鼓声惊天动地。汉兵趁机放起火来,士兵们争着攻进城池,郅支单于负伤死去。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已经被杀,又喜又惊,磕头投降,愿意守卫北部边疆,世代臣服。

最初,中书令石显曾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答应。连丞相、御史也都厌恶他们假传圣旨的行为,都不赞同陈汤。陈汤一向贪婪,所俘虏缴获的财物进入边塞大多被他据为己有。司隶校尉发文,沿途让官吏查验。陈汤上奏章说:“我与官兵们共同讨伐郅支单于。侥幸消灭了他,在万里之外宣示了军威,应该有使者在道路上欢迎慰劳。现在司隶反而在路上查验搜查,这是替郅支报仇啊!”皇上立刻斥退查验的官兵,命令沿途各县在道路上准备酒饭来招待班师的军队。回到长安后,论功行赏,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七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15.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

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

15.(3分)d

16.(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2分)。

【评分参考】解释评论1分,结合诗句分析5分。意思对即可。

陶渊明追求理想的诗句篇八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3、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3、a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最新平安夜圣诞节活动方案实用(汇总8篇)
    一个成功的营销策划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有效的执行。从下面的范例中,你可以得到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从中吸取经验。平安夜圣诞节活动方案实用篇一紧紧抓住平
  • 10-15 大学生自我鉴定及评价(模板11篇)
    青春是塑造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期,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青春是一个发展职业规划的关键时期,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下是一些关于青春的名人名
  • 10-15 最新房屋维修合同(模板8篇)
    通过签订租赁合同,租户可以合法使用房屋或物品,而出租方可以收取约定的租金。以下是一份专业的装修合同模板,有助于您了解合同的基本内容。房屋维修合同篇一甲方:女子学
  • 10-15 射雕英雄传的读后感(汇总14篇)
    运动会是学校最受期待的活动之一,我们需要用宣传语来引发大家的热情。运动会宣传需要有吸引人的口号和海报,让学生对比赛充满期待和兴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运动会宣
  • 10-15 2023年派出所工作总结 派出所月工作总结(模板8篇)
    7.经济师在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政策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期末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派出所工
  • 10-15 2023年洪水三年级 洪水的心得体会(大全10篇)
    致辞致谢是在特定场合,如会议、典礼或庆典等活动中,向听众或参与者表示感谢、致意或表达祝愿的一种演讲或写作形式。它是对他人的付出和帮助的一种感激之情的表达,也是展
  • 10-15 2023年形容天冷的朋友圈句子短句 形容天冷的句子发朋友圈经典(通用8篇)
    迈向绿色未来,从我做起!我们应该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共享自行车,低碳出行”:通过推广共享自行车和建设自行车道,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减
  • 10-15 最新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总结 乡镇世界人口日活动总结(优秀8篇)
    学习总结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提供经验和借鉴。www.example.com/junxun-zongjie9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总结篇一一是设立
  • 10-15 写蜗牛所有 蜗牛搬家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有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容忍和宽容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以下是关于文明礼仪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写
  • 10-15 2023年吃桃子个字 游桃子湖心得体会(模板10篇)
    非常感谢您们今天能够莅临我们的活动现场,为我们的事业增添了光彩。那么,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致辞呢?以下是几点值得注意的建议和技巧。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