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战略成本管理的论文(通用16篇)

战略成本管理的论文(通用16篇)

时间:2023-12-19 13:00:47 作者:纸韵

通过阅读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谈谈战略成本管理对成本会计教学的影响论文

传统的成本管理一开始是利用成本信息进行事后分析。这一过程较为漫长,在工业革命以前,会计主要是记录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在工业革命以后,伴随大规模生产经营的到来,企业为了降低每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一方面开始重视成本信息的生成,将成本记录与普通会计记录融合在一起,出现记录型成本会计,另一方面开始利用成本信息对企业内部各管理层及生产工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接着,是以事中控制成本为主。19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逊第一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从此,标准成本会计就脱离了实验阶段而进入实施阶段。后来,发展到以事前控制成本为主。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出现的新情况,考虑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成本管理也要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重点已由如何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

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传统的成本管理也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第一,传统成本管理系统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则很少考虑,从而表现出与企业战略管理极不适应。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而仅靠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是不能满足要求的。第二,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成本,来谋取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上,没有很好地将成本管理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就可能使企业更加丧失良好的发展战略,也就更谈不上竞争力的形成。第三,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所采用的管理手段是对现实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规范和约束,是基于实时实地控制的管理思想。第四,传统成本管理系统对决定成本高低的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它有形无形地阻碍了管理者的视野,约束着各种潜在的可能的成本控制模型的创新和运用。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成本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管理对成本信息的需求,及时地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进行战略意义上的辐射能扩展,既是战略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提出的挑战,也是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为此,必须对企业现行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成本工作者提供企业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参与形成和评估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两蒙提出,他当时对战略成本管理仅仅作了一些理论性的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其精髓在于借助会计功能编制管理计划,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

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势”,这是区别于传统成本管理的单纯“降低成本”的关键。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应更加关注成本的管理。许多企业管理专家断言,成本管理是―种金矿,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向成本管理要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课题。通过分析使我们看到研究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近二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有利于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2.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3.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部分。

4.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从整体出发,能动地处理经营战略与经营战术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统一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务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升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2]章玉平,李旭,郭永安.浅议战略成本管理――低成本战略[j].管理世界,(7):136.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论文

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企业面临曰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确立竞争优势,引入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把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对于我国研究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价值链构建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新框架,进而重点分析了企业内外部价值链。

一、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想要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培养长期的竞争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也正是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便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应用需要我们拓宽成本管理的视野,这是因为以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责任成本管理为代表的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就必须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引人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注重综合管理学、系统学、运筹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技能,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竞争环境分析等,将成本信息贯穿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它要求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以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有利于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把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管理强调要在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既关注自己,又要去了解对手,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同时,战略管理要求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提供战略决策的各种方案,作为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管理系统也应该把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一些关键因素挖掘出来,并通过对关键因素的分析、加工和处理、为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信息支持。最终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出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价值链的含义与种类。

价值链概念是美国的麦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需要认识价值活动并理解在既定的价值活动中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的'一切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项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valuechain)。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拉加所进行的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价值链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企业则是价值生产过程的整个系列中的一部分,也就是用战略的眼光将价值延伸,认为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还包括企业外部价值链。公司经营管理所要应用的价值链不仅包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各项紧密联系的价值活动,还包括各个价值活动之间联系的“节点”。经过了的研究和探讨,价值链思想已经被众多有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所接受。

若我们将企业经营活动单位看成全部价值活动中的一个链结,并以一个独立的企业为参照物,对价值链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两类。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和相关支持活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企业就是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等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为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投人物采购、内外务后勤、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的多项价值活动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为创造价值而发挥作用。同时,企业内部价值链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整体的价值链、各业务单位的价值链和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

(二)企业外部价值链。

企业外部价值链是指与企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外部行为主体的价值活动。它包括供应商价值链、客户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等。一般的价值链概念仅将行业价值链和部分对手价值链归为企业外部价值链,在进行价值链分析时才将外部价值链分为行业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横向价值链)。

因此,总的看来,价值链有三个含义:其一,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常提到的供应、生产、销售三环节的紧密协调;其二,每项价值活动都能给企业创造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其三,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还包括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购买商、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

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价值链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进行企业内部价值分析的前提就是识别企业的若干价值活动,将企业分解成独立的价值活动,每一项价值活动都是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消耗企业的资源,引发成本。企业内部各个价值活动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某一价值活动的成本将影响另一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因此,进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方法将作业进行系统分类,进而消除不增值作业,使企业内部各作业相互协调,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提升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基本步骤为:确认价值链中的单项价值活动——确认单项价值活动应分摊的成本——评估单项价值活动的成本与其对顾客满意度的贡献——找出企业内部各单元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评估单元价值链之间联系的协调性——采取改进行动。企业通过这些分析步骤,可以发现其价值链中有哪些价值活动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具体方法有:价值工程和作业成本管理。

1、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又称功能成本分析,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着重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产品某项功能所能实现的价值是根据消费者评价所确定的等级进行评价的,企业在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时要结合用户评价反馈的信息,科学地确定产品各项功能所应采取的功能系数,并以功能系数为权数给产品打分。价值工程重点被用在产品设计阶段,但本文认为价值工程方法的原理完全可以用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每个价值活动中,把每个价值活动为产品价值所作的贡献与该价值活动所消耗的资源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价值活动的效率和改善其活动效率的方式,以寻求降低成本空间的相关信息。

2、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它是一种战术管理方法,主要是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对企业的每项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考察作业变动与顾客价值变动的关系,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将非增值作业剔除,从而降低不必要成本。

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实质上更具有战略意义,是执行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外部价值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行业价值链分析。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根据本企业提供的产品定位出自己所在的行业。同一个行业中包含了众多的企业,他们从事不同的价值活动,或者同一部分价值活动由众多的企业来组织,每个企业的作业看似独立存在,但从战略的角度看,各个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它们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时要确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企业的上下游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从事相同价值活动的竞争对手,挖掘自身的成本优势。

2、客户价值链分析。客户属于企业的下游企业,是购买企业产品的中间商或是最终的消费者。对于直接销售产品给最终消费者的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方式和周期,来降低企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如对于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复杂的产品,企业可以开展上门指导等服务方式节约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引起的维修成本。对于下游客户是分销商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交货时间、数量和品种,以避免盲目生产造成的库存积压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分销商建立战略联盟或者直接通过整合的方式来避免中间交易成本和销售费用。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分析了解企业相对竞争优势和劣势,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地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的过程中,会发现同一指标的更先进的水平,那么企业可以此来建立新的标杆,并用于衡量和改进自身的活动。但是,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存在着无法全面了解其价值链的障碍,对此,我们仍可以通过多渠道的调查来掌握对本企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上下游企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它的原材料成本和销售活动,也可以通过对其产品的分析大致了解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状况等。

4、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对供应商即上游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对于企业避免不必要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可以通过了解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帮助供应商改变原料设计以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可以节约企业对原料的一些初步加工的成本。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可以协调进货时间和批量甚至包装和运输的方式,避免企业因急用、积压或解决不适当的包装方式等原因带来的额外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建立联盟互利或直接实施后向整合来节约采购成本和降低原料采购风险。

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确定企业成本耗费的合理性,其分析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终于产品销售,且重点在产品制造环节,丧失了通过了解企业的供应商和顾客联结关系来改善企业自身成本的机会。价值链分析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成本分析的弊端,可以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有哪些价值活动,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并比较每个价值活动所耗费的成本与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确定增值与非增值作业。

2、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不仅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还可以根据该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来决定相关的竞争策略,进而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同时,还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众多供应商和客户。

3、通过对客户和供应商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关系,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双贏,或者直接寻求整合^方式再造企业价值链。通过该项分析,企业能获得相关决策信息,以考察通过整合方式降低成本的可行性。

4、通过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客观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借以确定能取得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论文

装备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但是近年装备制造业市场的竞争越发的激烈,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制造业面临着产品的价格降低、人工成本费却不断上涨的问题,制造业进行成本管理已经势在必得。再者,我国的制造业处在国际产业链相对低端,缺乏核心技术、整体的附加值不高等,这些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目前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战略性的成本管理理念的支撑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局限于对制造成本的管理,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只有站在企业战略性的高度上,用价值链分析法,把增值价值链和非增值价值链区分开来,才可以找出真正影响企业成本的问题。只有用战略性的眼光看待这些影响成本的因素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的时候只注重制造的过程,对产品的研发阶段不够重视;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对人力等无形的资本不重视;只重视企业的内部成本不重视企业的外部成本,没有全面的成本管理意识。

(二)成本管理的方法单一、缺乏动态管理我国大多数装备制造业的成本核算都是采用标准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这种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产品为重心,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成本控制的视角还处于初级形态,对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等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够重视。要及时的反映制造成本的变化,并能准确做出变化的因素分析。

(三)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系统化程度不完善目前,大部分的装备制造业的成本管理都采用了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如:erp等,这种核算方式能把成本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效的结合;各个信息系统都是孤立的,不能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共享,也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的要求。应深入研究适合本企业成本控制的节点,有效的达到生产成本的管控,固定费用的合理分摊。

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一定会产生成本,企业必须要全面的去分析制造业的各种成本,对成本性态分析要加强,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成本,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要解决制造业面临的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成本的各种类型做好分类。从传统的会计核算角度来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一般包括两个方面: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营业成本主要有两个部分,即直接的人工费和材料费等“看得见的成本”,还有生产环节的制造费用等“看不见的成本”。企业的期间费则是指管理费、财务费以及销售费用等等。但是从传统会计角度核算的成本没办法为企业的产品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把企业的成本做一个细致的分类,对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做细致的分析。企业的成本应该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部分,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本不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就是固定成本,反之,如果成本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成比例性的增长的就是变动成本。企业的业务增加,但是企业的摊销、人员薪资等却不一定会增加,所以这类的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之八十,那么企业的风险会相对的更大,最好的是总成本与企业的收入相关的,这样每种成本都会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可以通过一些管理方式来减少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固定成本越少,企业的利润越可能多,所以制造企业必须要有“轻资产”运营的观念,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不断的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企业做成本决策的时候要综合的运用各种核算的方法,提前的预测好产品的销售量以及保本点,这样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2用战略性的管理思维,提高企业的价值。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要采取不同的.竞争方法。企业在充分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己的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性的定位,企业的定位不同那么企业采取的成本管理的方法也就不同。企业要充分的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维,把成本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获得领先的竞争优势。战略性成本管理也就是对企业以及竞争企业的成本做一个综合的分析,建立一套有竞争优势的成本管控体系。制造企业要从价值链入手,对企业的成本做全方位的分析,从前期的市场调查到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后期的维修服务都要算到成本之中,对企业内部与此相关的成本都要进行成本管控,从而更好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战略性的成本管理目的不仅仅是减少产品的成本,还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用同样的甚至更加低的成本却可以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提高产品的质量,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优势条件。

3建立完善的成本责任制。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责任制度,不断的细化成本管理任务。企业要分工明确,把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部门,强化成本管理的基层管控,提高基层人员的管控意识,全方位的推进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约束机制,把成本管理纳入到年度重点工作中,在管理中设置不同部门的成本指标,把成本指标的考核与员工的资薪结合在一起,及时的奖惩,从而不断的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同时,员工成本管理意识的改变也是十分的重要,要让员工主动的寻找减少成本的方法,减少企业经营的时候面临的不必要的成本。企业要不断的引导员工树立这种主动降本增效的管理意识,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的文化氛围。

4充分使用好信息化系统,梳理业务流程,抽象成本流程,把握控点,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及时准确知晓成本动态变化,以便事前管控。

三、结语。

随着国际国内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我国装备制造业要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成本管理工作,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本文对装备制造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研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提升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制造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刘义芳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以及采取的措施分析科学与财富2017。

[2]李言先进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当代经济2017。

[3]贾赟基于战略管理思想的装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探析经济界2018。

高会论文:新兴产业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导读: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就跟随百分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摘要: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金融、工业、商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在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下,一批批新兴产业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兴产业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探讨战略成本管理在新兴产业中适用性。

关键词:新兴产业;战略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迈克尔·波特从企业战略制定的角度认为,“新兴产业是新形成的或重新形成的产业,其形成的原因是技术创新、相对成本关系的变化、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或其他经济和社会变化将某个新产品或服务提高到一种潜在可行的商业机会的水平”.新兴产业的战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高速增长,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带动作用,是未来的支柱产业。第二,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发展的前沿,资源能耗低,符合低碳、环保的先进理念。第三,新兴产业综合效益好,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第四,新兴产业的发展决定着未来国家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还是实现赶超的重要机遇和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途径。

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其他众多的技术相配合、支持,还要求相关配套技术也要有重要的突破性进展。现代经济的价值正在转向服务行业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同时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与旧的产业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从对有形的、物质的资源的依赖转向对无形的、智力资源的依赖,人才、知识和信息等智力资源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物质资本的重要性下降,研发设计而非生产成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就是这类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新兴产业独有的特点之一是发展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技术往往具有很强的颠覆性。如手机等电子产品,这类产品和技术平均几个月就更新一次,新产品刚上市,下一代产品已经实验成功并准备登场。产品和技术的较高的更新率,成长性很强,回报率也很高,但同时使得新兴产业的风险巨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的更新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新旧技术的一次更替过程,可能就是旧生产线甚至整个产业链被淘汰,迫使有的项目刚上马不久就面临被淘汰或升级改造的压力,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新兴产业要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反映灵敏,制定有效的战略以帮助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制定有效的战略以帮助企业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适应性。企业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所采取的竞争战略来设计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管理却仅注重本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与企业战略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调整,会产生为降低成本而偏离战略的现象。因此,成本管理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

新兴产业具有高成长性的特点,其产品更新换代快,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很大程度上考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而且其产品生命周期短,计算和评价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可操作性强。按照传统成本会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难以正确评价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无法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误导产品成本信息,不利于企业谋求竞争优势。

成本发生在产品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物流以及顾客服务。由于新兴产业内各个企业产品价值的相关性强,因而要求每个环节必须紧密地衔接,做好各个环节的有机协调,确立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从而对成本链进行优化。同时,新兴产业内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应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树立全局观念,将其置身于产业链中来进行统筹规划。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注重内部核心能力和外部资源能力的整合,并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保持良好合作。

对新兴产业规划时,必须对其巨大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防范盲目投资冲动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典型的例子是手机、电脑芯片,平均几个月产品技术更新一次,新产品刚上市,下代产品又实验成功并即将上场,而上代的产品就会逐渐被淘汰出局。这样在核算产品成本时,不可避免的要考虑风险。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指从战略上对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的分析,与传统成本分析的狭隘的少量的因素不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与战略结合,以更宽广的方式来分析成本动因。战略性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具体表现为规模经济、整合程度、地理位置和技术等,反映了组织结构、投资决策和企业的经营杠杆。它们与企业战略定位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数量取决于企业的战略选择。因此结构性动因是一个最优选择的问题,选择意味着配置优化,但投入与业绩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投人越大越好,成本管理应该立足于适当的投入配置。

执行性成本动因具体表现为生产效率、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员工管理等,反映了战略执行的有效性。执行性动因分析是在已有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强化,以改善业绩,完善制度及改善制度实施的效率。

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差异,有助于企业突出竞争优势。价值链包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等。新兴产业对价值链进行分析,首先,可以了解价值系统中上下游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成本构成和利润分享情况,帮助企业确定自身价值链。然后,可以寻求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甚至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的可能性。最后,通过自身价值链分析,找出价值链上下增值的作业,通过控制成本动因和重构内部价值链寻求改进的途径。

贯穿于新兴产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个流程。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总成本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并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

任何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时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成本的不确定性会带来经济结果的不确定性。新兴产业除了要应对本地要素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外,还可能收到相关联企业风险的影响。从成本风险管理的视角对新兴产业内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十分有必要。为此,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好各方利益等方式来降低风险,提高成本和利润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刘海生,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9,(1)

王永海,周金晶,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财会通讯,2009,(1)

谢凑多,企业集群视角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探讨,2010,(8)

张胜荣,金高峰,新兴产业的竞争战略,特区经济,2008,(5)

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策略,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论文

中国企业正处于管理转型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时期,外部环境尤其是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战略管理对于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企业战略的概述为理论基础,提出企业战略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企业战略,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一、企业战略概述。

(一)企业战略定义。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商业竞争的兴起,战略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杰克·特劳特根据军事中“选择决战地点”的概念提出了定位观念,用以界定企业经营要创造的外部成果,企业内部运营规划相应成为“如何驱动军队抵达”去创建定位,并强调定位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性。随后,迈克尔·波特基于产业的视角对企业竞争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业务聚焦是企业赢得竞争的有效途径。

1、目标导向。战略通常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战略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一个战略,只有在具体的目标前提下讨论和实践才真正具有意义。

2、长期效应。战略面向未来,把握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存在问题,聚焦于企业的远见和长期目标,并给出实现远见与长期目标的行动序列和管理举措。

3、资源承诺。战略是一种为承诺所支持的态势和境界核心期刊目录。战略决策往往牵扯到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不可撤出的资源投入作为对所选战略方向的承诺。

1、独特性。战略的生命线是其独特性。一个企业独有的,难以被对手模仿的特点与资质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战略的可靠基础。

2、合法性。当一个企业在拓展其独特性的边界之时,它也要考虑所谓社会合法性问题,需要被对手、公众、政府、社区存在问题,和整个社会所容忍和接纳。

3、原本性。战略在商业竞争中的最终目的是赢,是为消费者创造卓越的价值。从顾客的实际需求出发是原本性准则的核心要义。战略灵感的源泉应该来自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对手的作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历了从生产导向到推销导向、营销导向、直至战略管理几个阶段。由于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市场环境的稳定性,企业更加注重以生产、销售为重点的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缺乏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意识。

(二)静态地制订企业战略。

企业是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开放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要获得长期、稳定和高速度的发展,战略管理者必须随时监视和扫描内外部环境的振荡变化,分析机会与威胁的存在方式和影响程度,以便制订新的战略或及时对企业现行战略进行调整。

(三)对竞争环境的判断失误。

不少公司错误地认识和判断了竞争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尽管他们中有不少曾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但他们忽视或误解了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最后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受到侵蚀。

(四)受制于组织结构。

在传统的公司组织中,不同部门间分工明确存在问题,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责任。而在公司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上的这种条块分割,要跨越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而营建有效的协调整合体系主导核心流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突破此类困境,则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彻底地变革,营造新颖的无边界的组织形态。

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的状态,尽管经历十几年的改革,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仍然存在。国有企业高层经营者九成由上级主管任命,企业经营者对主管部门负责,并套以行政级别,高层经营者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具有主要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而且企业缺乏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致使高层经营者大权在握,领导班子旁如虚设。而在中国的私营企业中,集权式经验型管理更是私营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

三、解决企业战略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一)全面深入理解当代最新的战略理论和方法。

中国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时间较短,企业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基础薄弱,要迅速赶上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西方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并非易事核心期刊目录。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紧随国际管理发展趋势,全面深入了解当代最新的战略理论和方法,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概念的表面含义、方法的简单操作程序或几个战略词汇的理解上。探寻战略理论中隐含的深层次的知识,有助于增强企业综合运用战略的能力甚至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二)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存在问题,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战略制定必须分析环境,环境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企业的诸多外部环境都可以概念化为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拥有利益或参与企业管理的人和企业。

(三)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竞争信息系统。

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竞争信息系统,保证相关信息在组织内部的畅通无阻,并使其能得到妥善的处置应对,能为经营战略的正确制定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平台。需要培育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公司文化。在竞争环境分析时存在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竞争空间,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竞争者,还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和新的竞争者。

(四)界定企业战略氛围。

界定战略氛围,找出战略涉及的关键对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然后设计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在同一组织内和不同组织间实现协调和整合。只有通过树立明确的目标,有效地沟通,并利用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才能突破背离,使组织的各个部门协调运转。

(五)借鉴国外企业经验。

借鉴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使中国“国内竞争国际化”,中国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与国际性公司进行竞争和较量。跨国公司多为发展成熟的大公司,具有诸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跨国公司能对大规模的公司体系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其特殊经验和手段值得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

文档为doc格式。

谈谈战略成本管理对成本会计教学的影响论文

[摘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成本管理改革,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导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当中,以此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利器,使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本文从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关系入手,讨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特征及实施框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战略成本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导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当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一、可持续发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关系。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为目的的管理行为,其成功的标志是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某种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源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2.战略成本管理是拓展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规律来看,一般有两个基本的形成途径: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从内部开发来说,如果企业进行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成本低于竞争者的成本,企业就具有成本优势。当企业向买方提供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以使其成本优势不会因为其售价低于竞争者的价格而被抵消,企业的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成本优势的战略性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如果企业的成本优势的来源对于竞争者来说是难以复制或模仿的,企业就能获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如果不能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中确立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垮。

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是企业永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而战略成本思想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措施运用于具体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之中,针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通过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可持续发展观下,战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从战术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即成本管理的重点由单纯地通过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成本,转为从长远持续地在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降低成本,谋取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2.战略成本管理关注外部环境,引进价值链管理方式。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企业的成本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加以分析,既要研究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又要明确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到用户使用产品的整个产品价值流向。

3.战略成本管理是科技驱动型的成本管理,采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上予以考虑,通过对各种战略成本动因的分析,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战略成本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全面、综合、灵活地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是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四、可持续发展观下,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框架。

1.分析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考察、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以决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固守或是撤出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

2.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就是通过战略环境的分析,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策略。为了实现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目标要求,分别从行业、市场、战略这三个维度来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制定相应的基本战略、策略及实施计划。

3.战略的实施与控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须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战略控制系统应由企业层次、业务单元层次、作业层次组成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

4.战略业绩的计量与评价。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传统的业绩指标主要是面向作业的,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有些被企业鼓励的行为可能与企业的战略并不一致。因此,必须将战略思想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以增加企业的战略成本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方法和战略思想上的统一使它们能够充分融合在一起,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的规模与控制力施加有效影响,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亚湖: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j].财会月刊,(12)。

[2]刘志国仲旭: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经济师,2004(12)。

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的成本成为关系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提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在众多的成本管理方法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分析当前普遍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并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特点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进行了简要介绍。

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在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大多存在成本管理意识单一、思维观念狭隘的状况,成本管理只限于生产过程,对产品设计、开发、销售等环节产生的成本重视不够,侧重点放在算“而不是放在管”上,放在事后核算而不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上,对间接费用与各产品之间的分配带有一定的假设条件,而不是依靠先进、科学切合实际的管理手段进行分配,这不仅耗费人力,而且计算结果也不精确,无法满足日后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的需要。

2.成本核算方法不准确。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根据行业特点及本企业要求来制定的,在传统成本核算下,不能准确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费用,从而无法准确计算成本与利润,使管理人员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可见,采用传统单一的成本核算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虚增、虚降成本等人为因素势必会造成成本控制和预测的失真。

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上述变化,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成本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提出对传统成本管理范围和方法进行拓展,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融合;另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简称scm)。

1.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的创新和不断发展,它的产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效地服务和支持了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成本管理发展的战略阶段。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突破了现代成本管理的局限,将立足点放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将视野扩展到企业的外部环境,较现行成本管理,其适用性更强、范围更广、效果更好。它是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创新的一次重要飞跃,也必将成为成本管理发展的主流方向。

战略成本管理是顺应时代对现代成本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是战略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石,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从战略的角度把握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避免只顾短期利益,一味降低成本的短期行为。根据企业不同的'战略,确定成本管理的重点,提供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管理者清楚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适合企业保持永久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引进并使用,必将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2.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每一时期的成本管理理论方法都反映了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科学发展水平。新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成本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推动了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战略成本管理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使得企业的重心由企业内部的价值耗费转向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更加关注企业的采购领域、生产领域、销售领域、竞争对手领域等,这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并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是完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3.战略成本的特点。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企业在不同战略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企业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的竞争性的特点。战略成本管理是在考虑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本管理,重点关注企业的成本行为。对于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在帮助企业决策者正确确定企业竞争战略的同时,辅以与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战略。

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性特点。战略成本管理立足于培育、维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服务。它是在创建企业竞争优势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成本管理活动,着眼于长期的企业目标。与传统的无视企业未来发展的短期战术性管理完全不同。

战略成本管理的灵活性特点。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调整。战略成本管理与具体的竞争战略相结合,不同的战略选择需要不同的成本分析观和成本管理方法,战略成本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设计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型时,除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和竞争战略的影响外,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竞争战略指导原则。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完全决定于竞争战略的正确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所以企业设计成本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有效地实现竞争战略,设计出的成本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都应体现出竞争战略的指导作用。

(2)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成本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应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为实现同一种竞争战略,通常可以使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而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所需要的成本却是不同的。只有收益与成本之间差异最大的成本管理方法才是最优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此,企业在选择成本管理方法时,要考虑每种方法会给企业现有基础带来多大的收益和支出。

(3)协调原则。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系统是否能够良好运行取决于各个部分是否协调,因此在设计成本管理系统时应遵循协调性原则。

(4)弹性原则。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的竞争战略或其他重要因素发生变化时,成本管理系统也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成本管理系统的调整同时也会使企业发生成本。因此为减少这种转换成本,在设计成本管理系统时应遵循弹性原则,也就是使成本管理系统保持一定弹性。

1.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初始或循环的逻辑起点。通过考察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使用战略定位分析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一强项、弱点、机会、威胁等。经过对企业战略管理内外部环境的考察,对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swot分析),并由此为企业选择相应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或目标集聚战略。

2.进行战略规划。根据战略成本管理的战略规划,确定了它的实施按战略选择的不同而不同。在战略成本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须进行战略成本控制。战略成本控制,是战略成本管理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制订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偏差和采取纠正措施是成本控制的三项基本要素。战略成本控制不是控制成本本身,而是要分析探索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确立新的控制点,即控制成本动因。

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4]张胜荣,金高峰,新兴产业的竞争战略,特区经济,,(5)。

[5]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策略,经济研究导刊,,(23)。

[6]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g],国发(2010)32号。

[7]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9)。

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1.1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置于企业战略的大背景中,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取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成本资料并从战略的高度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准确资料的成本管理活动。它的理念更加先进、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对企业内部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1.2.1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具体可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该类成本动因一经形成便很难发生变动,构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约束成本。企业经营者通过对结构性成本的合理运用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执行性成本动因与企业作业的执行有关,它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产品结构等因素。在保证企业基本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执行性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优化各要素间的组合,使企业通过低成本获取高收益从而确立企业的成本优势。

1.2.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活动进行分析以实现成本最低化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到其中的增值环节与非增值环节,完善增值环节,消除非增值环节,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企业绩效。通过价值链分析,将自身成本状况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并根据企业所处的战略阶段,选择恰当策略以扬长避短,取得成本优势也是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1.2.3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在与竞争对手提供同等质量产品的情况下,通过低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为自己获取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目标集聚战略使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细分市场,以期在这一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1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局部,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整体。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生产与销售等局部环节的成本控制,注重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则注重全部环节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整体性和长期性,强调对各环节成本的协调与配置,从整体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2.2传统成本管理注重低位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注重高位成本。低位成本指有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小;高位成本指无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大。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对低位成本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控制企业的高位成本,以实现大规模的成本节约。

2.3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分离,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融合。传统成本管理中产品成本与企业战略间并未有过多联系;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明确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成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战略成本管理将二者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成本管理观念转变滞后。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上,管理观念未能及时跟上管理方法的更新。我国企业偏爱成本领先战略,却很少将战略定位与外部环境综合考虑,这可能会导致战略定位失败,影响企业战略实行。

3.2企业各部门对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视不足。我国企业实施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大部分工作仍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工作中,而会计人员对其他部门工作情况的了解程度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战略成本管理的片面性。

3.3相关信息缺乏有效性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与战略成本管理所需信息还存在一定差距。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仅靠财务人员无法满足,还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参与,从战略高度看待成本管理。只有将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信息有效性。

4.1加快成本管理观念转变。企业应建立适应现代管理体系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要从长远考虑,追求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各部门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中来,从追求短期局部的成本降低逐步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

4.2全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有效实行。企业各部门员工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对战略成本管理的认同感,这样企业管理层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成本进行控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从企业层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行。

4.3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有效性。企业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为财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使财务人员为企业提供符合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的有效信息。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比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建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通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等举措,将成本控制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02)。

战略成本管理: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新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之所以成为一种新趋势,是因为:(1)它是一种实用的管理技巧,绝不是一种新流行;(2)它是提供企业达到财务与竞争优势的重要阶梯;(3)当管理者有效地学习并使用这种方法,将会产生独特的效果;(4)它不仅能促使企业成本下降,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5)它是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开展绩效评估的有利工具。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价值链不同于价值增值,它是更广阔的外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链,企业不过是整个价值创造作业全部链节中的一部分,一个链节。

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不言而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为我们提出了战略分析的方法:即首先分析企业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对于不同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在成本差距不可能拉大的情况下生产比对手更优质、更独特的产品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在产品性能与质量不可能会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来取得竞争优势)。采取产品差异战略可以通过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优良服务,产品设计等方法实现;而成本领先战略则可以通过大量生产、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成本控制等方法来实现。

2.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已出版了许多著作,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在实践中,许多大公司设立了诸如“研究开发部”“战略研究部”等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着眼于战略等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会计管理值得深思的问题。

3.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诸如生产关联、采购关联、技术关联、财务关联、竞争对手关联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4.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惟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提高成本效益。

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降低成本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成本管理系统,其基本目标是为决策者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满足决策者的管理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战略成本管理要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企业必须转变理念,实现由传统的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

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随着全球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具有全面性与前瞻性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兴起,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套具体的理论提出是始于1993年由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桑克所著的《战略成本管理》。在此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西蒙最早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的探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指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可以说,桑克等人的研究是建立在西蒙和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是成本管理信息在战略管理上的运用,其目的在于促进管理职能履行长期效应的提高,减少短期行为对长期利益的损害,保证企业运行正常的活力和秩序,并促进战略规划的实现。战略成本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都是成形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们都体现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管理思想,归纳起来便是战略安排、全面规划、以人为本和创新经营。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将战略的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就形成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可以表述为: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经营要素设立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即战略管理包括五个步骤:战略展望、设立目标体系、制定战略、实施和执行战略和业绩考评。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1.价值链分析法。

这种方法由美国的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价值链是指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合理连接就会出现一条作业链,作业要消耗资源,作业活动也是价值活动,因此,作业链就是价值链。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确认企业的价值活动有哪些,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以及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通过对企业价值活动成本和价值的比较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合理性,为实现企业竞争优势而进行价值改进。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能够发现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谁拥有多大的竞争优势,是哪些价值活动或成本因素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可以与本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比较,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四对行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协调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

2.成本动因分析法。

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企业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成本动因可分为战术成本动因和战略成本动因。战略成本管理所强调的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和决定组织基础经济结构相关联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学习曲线、技术、厂址选择等,它通过如何对企业的基本经济结构的合理安排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执行性成本动因是和企业作业程序有关的成本动因,主要包括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率、企业内外部联系、产品外观、厂址布局等。结构性成本动因与执行性成本动因都是更高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对产品成本能产生更大、更持久的影响。成本动因分析超出了传统成本分析的狭隘范围,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应该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

战略成本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确定应采取的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战略成本定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差异化战略是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依靠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而不是依靠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通常需要从总体上提高某项经营业务的质量,树立产品形象,保持先进技术,建立完整的分销渠道和依靠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能力的管理人员来取得。目标集聚战略是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买者集团提供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该战略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种产品系列的某一个细分市场,以取得某个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

4.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该理论认为任何产品都要经历一个从导入、成长、成熟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产品阶段,企业会面临不同的机会和挑战,因而需采取不同的阶段策略,在产品导入期,各类不确定因素很多,要求战略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战略重点应放在方向性上,加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产品成长期,不确定性因素减少,顾客的忠诚度提高,可采取发展战略,以提高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在产品成熟期,产品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最少,战略重点可放在长期性上,以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维持现有竞争地位。在产品衰退期,产品市场面临的变化和波动又将增多,应以获得最大收益为主,战略重点又放在短期的、产品发展的方向性上。

5.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就是制定目标成本,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以最终使产品设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其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主要用于产品计划阶段,用产品的目标售价扣除目标利润得出目标成本,以此目标成本来指导产品的设计,使产品的设计完全成本与目标成本相一致,因此必须首先制定目标售价,这就需要进行市场研究,预测市场目前和将来需要的产品及其主要功能、需求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还应了解竞争者的产品功能与价格,然后可以根据企业中长期目标利润计划来确定目标成本。产品的目标成本确定之后,可以同公司目前的相关产品成本相比较,确定成本差距,设计小组可以将这一差距从不同角度进行分解,从而为实现成本降低目标指明具体途径,然后改进设计以达到目标成本。

1.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观念向现代战略成本观念的转变,企业成本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战略成本管理便应运而生。

2.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是加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3、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更新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可行的,但它不是唯-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以此实现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服务。

4.实行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战略成本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中,许多大公司设立了企业战略研究机构,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企业管理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成本观念陈旧,虽然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能够全面引进并很好地开展,但它的成本管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里,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无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意识,只局限于短期经济利益,不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的成本意识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认识,要树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意识,实现管理观念的创新。从宏观上,成本管理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法制观念,为建立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2.建立成本优先战略。

成本优先战略是在提供的产品功能、质量差别不大的条件下,努力降低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如果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成本优先地位,那它只要将价格控制在产业平均或接近了平均的水平,就能获取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微利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就是价格竞争,实质上就是一场成本竞争战。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仅仅是取得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市场竞争中,要想争取客户,战胜竞争对手,就必须在高质量前提下实行低价格竞争,而低价格是建立在产品低成本的基础之上的。

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基本的资本形态,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时,就必须学会战略的眼光去开发、运营和管理知识资本,使战略成本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密切结合,从而以较低成本的知识资本来获得企业的最优经济效益,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我们在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要提倡以人为本。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企业如何设计适当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是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必须把人力资本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个性发展,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实现于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做到全员全过程管理。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企业成本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化队伍,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是什么?国内外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研究,在《哈佛商业评论》11月号上,发表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什么是战略》,后来这篇文章被商业界誉为是与杜拉克《经营之道》齐名的“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迈克尔•波特指出“所谓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不同的经营活动”。同时,他还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与时下流行的外包、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不是同一回事,企业的战略只有三条通行方法:成本领先、差别化和专一化。

而另一位管理大师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认为战略并不体现在市场,而是指企业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地位。他也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不管是迈克尔•波特还是杰克•特劳特所说的战略思想,最终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竞争优势,即企业的战略高度在于如何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位,还应包括支撑“定位”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战略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战略首先应该是一个系统,是现代企业建立短期或长期比较竞争优势的系列方案,以及为实施方案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现实中汗牛充栋的信息让人头晕目眩,到处是动态性复杂关联的问题,如不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战略性规划,就有可能迷失在复杂变化的局面中。

其实,25前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从战争的角度出发,就系统性阐述了竞争战略思想。孙子把战争上升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战略高度,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上,揭示了力量生成规律以及竞争的客观规律是强胜弱败,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比较优势,并揭示了力量发生作用应当遵守的“避实而击虚”的战略原则。而要成功应用这一竞争规律还必须通过“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自保而全胜”、“先胜而后战”、“出其不意”、“集中兵力”等竞争制胜之道来体现。

因此,借助《孙子兵法》的对战争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和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本文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进行了系统性分折,探讨了现代企业的系统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系统战略流程的制定。从孙子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分析,我们可以把系统性战略分解成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战略“五事”、战略统帅的素质要求(经理人素质)、战略效果(气势)。

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

孙子认为战略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缎投卵者,虚实是也”,明确提出了“分数”、“形名”、“奇正”、“虚实”战略领域的基本范畴。

从四点出发进一步进行延伸,“分数”是指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形名”是指挥控制、监控体制;“奇正”是指出奇制胜;“虚实”指以虚击实。“分数”和“形名”指出了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奇正”和“虚实”指出了战略达成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只有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战略,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得已生存的基础上对未来迫切追求的企业。而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就是我们对未来规划的起点或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反应模式。当企业刚刚起飞,资金和竞争实力远没有竞争对手强大的时候,基本原则是首先要遵守的。

即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是如何支撑这个战略目标的。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是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市场运作模式能否支撑整个目标战略的分解,有无一套适合于本企业的监控和反馈流程,执行能力是否强大,如果我们管理和指挥一个企业就像管理一个人,就达到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外遇到强敌时,不仅要出其不意,还能根据竞争对手的虚实,进行市场攻击。

战略“五事”

如果把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原则看作是企业“硬件”的话,以下谈到的内容无疑是企业的“软件”。孙子认为“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面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即能否达成战略目标,只要从自身和竞争对手五个方面对比就可以知道,“道”就是政治;天”就是天时;“地”就是地利;“将”就是将领;“法”就是法治。

在这里孙子所说的政治就是民众和君主一心,对企业来说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是生活中持续改变的力量,其创造的价值无法估计。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当企业创造了一个组织和群体的时候就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决定了组织和群体的价值观以及在此价值观之下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个人与团队或者企业拥有“共同愿景”,而“共同愿景”不仅反映了民众的物质需求,也反映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它还可以通过相同的利益、相同的情感和相同的理想将企业的员工结成“相死”、“相成”、“相助”的一个整体,从而通过利用条件和巧妙的力量组合,改变力量在特定时空中的对比,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战胜自己的对手。

对于“天时”孙子只是局限于指昼夜、晴天、温度和季节等天时气象等方面的情况。就现代战略而言,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天时”,而应理解为战略形势和战略时机。战略时机就是战略形势变化中在某一段出现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形势,这一有利时机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关键条件发生了变化,或竞争对手发生了重大的战略失误。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略时机,使我们的战略发生决定性的转机,从而迅速达成战略目标,如果没有抓住就有可能失去战略的主动权,迅速尝到失败的滋味。

“地利”孙子认为主要是指距离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地域的广阔或狭窄,这些有利或者不利于作战。从现代的战略角度来思考,“地”实际指战略空间位置,即“地”不仅包括地理位置,还包括人文地理条件。

中国古代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量的事实说明许多重大的危机和濒临绝望的险情,都是由于优秀将领处置得当,成功化解危机,转败为胜。在这一段我们所讲的“将领”与孙子的有所区别,我们所讨论的“将领”主要指经理人以下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从战略的整体来看,其可能只是战略某一方面的执行者,但这一方面战略的成败与这个管理者又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把管理或执行战略各个方面的管理者组织成起,就可以称之为团队或者系统战略执行团队。我们所说的团队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有五大特点: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共同的心智模式、拥有共同的愿望、团队学习。

“法”是指军队的编制、管理方式和保障体系。就现代战略而言,我们倾向于理解为企业的激励机制。这好比汽车的机油,好的机油不仅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使机器的运转正常,试想一个没有好的激励机制的企业,就像没有机油的机器,最终的结果就是报废。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了完善流程和战略思想,很显然还不能一定就会达到的战略目标,因为我们所要达到战略目标的战术必须要有人来执行,而且这种执行不是独立的,与企业所在的区域、行业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的企业是否真的能支撑我们的战略目标,就可从上面所谈到的五个方面进行判断,这五个方面是支撑整个战略大厦的五大支柱。

战略成本管理: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新方法

(一)缺少完善、严谨的成本管理体系。

多数酒店从经营初期就没有制定成本预算指标,也不下达消耗定额,或者制定的成本预算指标很笼统,成本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另外,还有很多酒店企业没有制定采购成本预算、餐饮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餐饮成本率、每间客房消耗定额、各部门的物料消耗定额等,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和利润预算表了。

(二)成本管理意识落后。

1.缺乏成本意识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成本管理范围狭窄,酒店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定在直接的生产过程即对客服务过程中,而对供应及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酒店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2.创新思维缺乏,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未能充分贯彻实施。酒店行业成本控制仍停留在一般的介绍和阐述层次,未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框架,基层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三)成本管理对象片面。

多数酒店仍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只是把材料费、人工费等有形的、短期的成本项目确定为其成本管理的对象,而对时间成本、信誉成本等无形的、长期的项目缺乏考虑,导致成本管理对象的残缺化和片面化,忽视潜在的损失。

(四)成本管理的人员素质降低。

酒店的财务人员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人员,其对成本管理成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许多酒店中,财务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仅作为后勤人员,对企酒店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只是空谈。

(一)引进完善、严谨的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酒店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突破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在微观层面下的现状,把重心转向酒店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内部物资流程、外部采购模式、服务产品定位、财务运作模式、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等的成本分析,有利于酒店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酒店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酒店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酒店整体经济效益。

(二)更新成本观念,合理设置机构。

采购部门与库房应直属财务部,财务部又由财务总监直接分管,这样便于财务总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及时调整采购的品种及其比重,防止滥用资金和积压物资。这样做会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利于酒店采购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一般由采购部与财务部共同调查确认,对任何一项采购申请单,一定要充分调查,实行货比三家,最后由财务总监统筹决定。

第二,有利于调控餐饮成本率。餐饮成本率高低、如何变化与采购部进货价格的变化关系密切,如果餐饮成本率发生异常,财务部就可以立即做出反应,一是分析存货周转率是否有异常、库存数量是否科学;二是分析采购成本是否合理,必要时可减少采购品种和数量,从而将采购价格和餐饮成本率调整到适当的水平。

(三)制定成本预算,明确对象和内容。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量化表现。只有对每一项成本项目制定科学、合理、完整、细化的指标,并且对此进行考核,成本控制才有了现实意义。制定成本预算时,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针对性、执行性、挑战性等等原则,若指标过于苛刻,实践中便无法完成,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若指标订立的过于宽松,很容易实现,那也失去了控制的意义。

(四)建立科学、细化的成本考核指标。

可以参考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结合本酒店的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科学、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目标的定位主要还是追求成本的持续降低。

(五)调动酒店员工积极性,提高人员素质。

酒店的成本管理是需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的。优秀的员工是服务型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应发挥员工参与管理和主观能动性,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敬业精神,激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六)重视新技术运用,降低能源成本。

高科技的应用意味着人力成本的降低和对人力素质要求的提高,酒店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营运效率,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实训心得体会

第一段:导语(150字)。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在本次战略成本管理实训中,我深入学习了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以下将分享我在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知识学习(250字)。

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和专业书籍阅读,我了解到成本管理是一种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全面的成本分析和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们后续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成本意识的培养、成本构成的分析、成本控制方式等内容,这些理论知识对我们实践操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第三段:实训操作经历(350字)。

实训的第二阶段是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运营管理,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在实训中,我们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仿真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我们需要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制定最优的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对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把握,只有把握住了成本的各个要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四段:团队合作与交流(250字)。

实训中,我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我们需要和小组成员一起制定成本管理的策略和方法,通过磋商和协商取得共识。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成长。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学到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价值、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的重要性。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五段:反思与总结(200字)。

通过本次战略成本管理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成本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工作,我意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对于成本管理至关重要。同时,实训中的团队合作也提醒我,一个优秀的成本管理者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这次实训,我对战略成本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些理论和实践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标准回答):

本文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实训的回顾与总结,阐述了理论知识学习、实训操作经历、团队合作与交流以及个人反思与总结等方面的体会和心得。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不仅深刻理解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这些经历将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适应战略管理对成本信息的需要,随着战略意义上的成本产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成本管理系统。以下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转型的深入,我国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愈發猛烈。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发展,而战略成本管理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成本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传统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地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99%企业是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处于劣势,但其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集中等特点确保了其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许多中小企业也在经历了改革和转型后逐渐壮大起来。

(一)成本管理核算方法不全面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生产成本,尽可能的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消耗。仅依靠降低成本而形成竞争是不现实的。而且不同导向型企业侧重点不同,单纯以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为分配对象,会引起成本分配的偏差。这样就无法提供正确的以及反映各个作业环节的信息,会导致领导者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

(二)成本管理缺少全面性

产品的研发阶段也属于企业成本管理,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忽视了研发设计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研发设计过程中过多的关注表面成本而忽略了隐性成本,任何细节都有可能引起利润的变动。而且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没有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研究,使得企业成本增加,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三)成本管理目标过于局限

传统成本管理习惯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高。企业通过积压产品,简化生产过程发生的转移,提高短期利润。导致此类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四)成本管理缺乏专业性人才

在成本管理的意识方面,中小企业的一些员工认为成本管理只是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与其工作没有关系,对于如何降低企业成本管理提不出建议。由于传统成本法的'落后,企业财务人员也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优秀的管理和财务人员缺乏奖励机制,使得人才的流出。

(一)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趋激烈,可用资源的日益减少,使得生产所用的原材料价格增长,劳动力价格也增加。并且由于企业产品生产的多元化,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传统成本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只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二)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更新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

降低成本是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标,其固然是一个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片面的认为降低成本是成本管理的目的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而战略成本管理并不一味地去降低成本,在尽可能节约的范围内提高利润,同时不影响产品其他价值的获得。

(三)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很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从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定位等角度将成本管理与相关环节结合,使得成本更好的进行分配,以便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完善战略管理体系

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企业的全局观,涉及产品生产的整个环节,这样不仅能使企业长期保持优势地位,而且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状况,因此比传统成本管理更有优势。

(一)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企业全局观的规划,不能将企业成本管理等同于控制生产成本。不仅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且还要考虑设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的成本核算,对成本进行动因分析,特别是无形成本的分析,将各种成本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结合,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

(二)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理念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垂直式组织管理,所以管理层要重视战略成本管理,只有其支持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才能有效的运行。同时普通员工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充分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在企业决策中才能更好的参与并提出意见。

(三)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竞争等于是人才的竞争,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一个全面型知识人才离不开企业的培养。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员工只关心本领域的问题,所以企业要加强员工的综合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而且与奖励机制相结合,避免人才的流失。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加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加快转型,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以此来控制成本形成竞争优势。

[1] 刘永红.中小制造企业战略成本探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2] 邓念武.我国中小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生产力研究,2008.

[3] 吕艳霞.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践[j].现代商业,2016.

[4] 涂秋月.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4.

[5] 徐旸.关于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商业,2015.

成本管理论文

有些酒店表面上经营的红红火火,但经济效益不理想。由于只注重“开源”而忽视“节流”,兼赏罚不明,导致成本费用失控,浪费与损失巨大。采购成本、厨房成本、歌舞厅节目成本、吧台成本及可控经营费用等是酒店成本费用的重点项目和环节。本文就酒店如何控制成本费用作些粗浅探讨。

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新意、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酒店管理者应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努力创收的前提下,加强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中餐饮成本约占酒店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加强餐饮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餐饮成本,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使利润最大化,已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企业经营目标一经确定,我们酒店管理者就开始围绕着这一目标组织实施,对酒店的各项成本进行控制。总经理亲临现场,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成本控制的途径、方法、措施及手段,目的在于增强部门负责人的成本意识,使各部门掌握成本控制的基础知识,堵住各种成本漏洞,积极主动迎接市场挑战,使酒店在竞争中逐步繁荣和发展壮大。

作为财务人员潜心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办法。通常酒店成本核算为一个月总成本率,这一数据不能够充分体现成本波动的原因,因此,将后厨成本、收入根据菜品类别进行划分,从而根据各类别的成本率查明成本波动的原因。

该控制系统出台后,历经近一年实施,在酒店成本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使财务工作在发挥基本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同时对酒店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总结,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职能,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为经营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

我们酒店餐饮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成本控制系统以中餐后厨为切入点,对中餐后厨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方便厨师长在掌握后厨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各成本增减变化的因素,为其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中餐后厨成本细化为:热菜、凉菜、活鲜、冰鲜、珍品、面点等板块,通过对店内历年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店外同行业酒店经营状况进行市场调查、对比分析,制定出酒店中餐后厨目标成本。

成本控制系统在中餐运行成熟后,在酒店整个餐饮系统内迅速普及,也显示了良好效果。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控制系统在酒店的经营中,贯穿于全过程,做到全员、全方位控制,以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目标成本的完成效果,尽可能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经营成果,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厨房是餐饮为核心,是生产的重地,为避免存货积压,克服管理上的漏洞,加速资金周转,并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厨房成本的控制宜采取定额管理。主要内容有:厨房日常库存原材料也必须定额控制。超过定额部分的原材料,如为积压或暂时不用的,则退回仓库;否则应在未来5天发料时压缩。厨房所需的材料,无论日常直拨的还是向仓库领取的,月初应按照计划营业额与事先核定的毛利率,确定全月用料定额(即定额营业成本)。成本控制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原材料成本控制情况。如发现超定额领料和库存,应具体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或上报。树立企业形象,创造名牌企业,需要长年的积淀和巨大的投入,必须有细制的管理章程,过硬的管理队伍。管理实现统一标准、规格、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菜肴标准、质量,提高服务速度。就厨房原材料加工,生产成菜肴成品,我们还总结以下生产线流程进行管理控制:

(一)流程控制。

流程控制是进行加工的基础,厨房的生产线流程主要包括加工、配制、烹饪三个方面:

1。原材料加工可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干货涨发等。

2。用料配制可分为:热菜配制、冷菜配制。

3。菜肴烹调可分为:热菜制作、冷菜制作、打荷制作、面点制作。

(二)标准控制。

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进行数量化,并用于检查指导生产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确保食品质量的优质形象、使之督导有标准的检查依据,达到管理的效能。

1。加工标准。制定对原材料用料的数量、质量标准、涨透的`程度等。制定出“原料净标准”、“刀工处理标准”、“干货涨发标准”。

2。配制标准。制定对菜肴制作用料品种,数量标准及按人所需营养成分进行原料配制。

3。烹调标准。对加工、配制好的半成品、加热成菜规定调味的比例,以达到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

4。标准菜肴。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程序,统一器材规格和装盘形式,标明质量要求、用餐人数、成本、利率和售价的菜谱。

(三)人员控制。

在标准制定后,要达到各项标准,必须要有训练有素、掌握标准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保证制作过程中菜肴优质达标。

1。加工过程的控制,首先对加工数量进行控制。凭厨房的净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实施加工达到控制数量的目的。加工出净率的控制,由加工人员按不同品种的原料,加工出不同档次的净料交给发货员验收,提出净料与边角料的比例,登记入账后发放到各位使用者。加工质量的控制,加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香、味、形。因此,采购、验收要严格按质量标准,控制原料质量。加工员控制原料的加工形成、卫生、安全程度,凡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均由工序终点者控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处理后另作别用。

2。配制过程的控制。配制过程控制,是食品成本控制的核心,杜绝失误、重复、遗漏、错配、多配,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做到凭额订单和账务员的签章认可,厨师方可配制,并由服务员将所点的菜肴与订单进行核对,从而加以相互制约。称量控制,按标准菜谱、用餐人数、进行称量,既避免原料的浪费又确保了菜肴的质量。

3。烹调过程的控制。烹调过程的控制是确保菜肴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厨师烹调的操作规范、出菜速度、成菜温度、销售数量等方面加强监控。严格督导厨师按标准规范操作,实行日抽查考核。用定厨、定炉、定时的办法来控制、统计出菜速度、数量和质量。

(四)方法控制。

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除了理顺程序制定标准及现场管理外,还须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方法。

1。程序控制法。按厨房生产流程,从加工、配制到烹调三个程序中,每道工序的最终点为程序控制点,每道工序的终点生产者为质量控制者,配制厨师对不合格的加工、烹调有的配制有责任也有权提出改正,这样每个人在生产过程都受到监控。

2。责任控制法。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实行监督层层控制。厨师长总把关、部门经理总监督的办法,使责任落实到岗,奖罚落实到人。

3。重点控制法。对某些经常出现生产问题的环节要重点管理、重点抓、重点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的办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杜绝生产质量问题。

酒店通过对成本核算的分类及操作流程的完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酒店的收益水平,总而言之,酒店取得了效益,所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在我们酒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荣,管理控制与财务控制的关系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

[2]李正明,李国平,酒店业的成本费用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8)。

相关范文推荐
  • 12-19 能力提升作风年心得体会(实用19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考水平。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阅读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 12-19 辩论赛实训课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身成长和提高的一种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手段。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灵感。今天早上,一场激动人心,空前绝后,
  • 12-19 初中教务主任述职报告(专业18篇)
    述职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和团队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这里有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 12-19 回归母校寒假实践报告(汇总17篇)
    实践报告可以帮助反思实践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和建议。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实践报告范文,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何写好一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实践报告。
  • 12-19 服装行业采购合同(实用22篇)
    有效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确保供应链的畅通和稳定。小编特地搜集了一些采购决策的典型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采购决策的重要性。
  • 12-19 学校军训总结讲话(实用19篇)
    在军训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各种严格的军事训练,现在是时候总结一下了。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同学写的军训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 12-19 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方案和计划(实用17篇)
    编写计划书需要明确目标、制定具体步骤,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变数,以增加计划的成功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12-19 培训督导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提升和改进的机会。接下来是一些来自成功人士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运
  • 12-19 银行培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模板17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参加培训课程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它有助于巩固学
  • 12-19 定岗定责实施方案(汇总16篇)
    实施方案是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策略。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实施方案,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目标。通过上门登记、入户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