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驳论文和的异同(优质6篇)

最新驳论文和的异同(优质6篇)

时间:2023-10-10 18:55:58 作者:HT书生 最新驳论文和的异同(优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驳论文和的异同篇一

艺术创作和梦都在于表现愿望。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将美好的事情比作梦,这就证明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某种愿望。如我们身临佳境时,常有梦境般的感觉;当某件意想不到的好事突然来临时,我们也常情不自禁地说:“这不是在梦中吧?”一般来说,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借助于梦来完成。在梦中,人或轻松、或痛苦、或愉快,都是现实愿望的一种释放或实现。艺术创作是作者借以表现愿望、实现愿望的一种手段。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文艺创作的人多是现实中感到不幸而产生了愿望,创作是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愿望的一种形式,由于作者的愿望在现实中受到了压抑,不能发泄,就借助于创作得以释放,使幻想得以暂时的满足。

其次,艺术创作和梦都源于现实生活。通过《梦的解析》我们发现弗洛伊德对梦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由潜在的梦进入到显现的梦要分别经过凝聚、移替、象征、修饰这四个步骤,“梦的一般性材料来源是:一种最近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个对做梦者本身极具意义的经验(经过回忆及一连串的思潮),却经常在梦中以另一个最近发生但无甚关系的印象作为梦的内容。”[1](p58)这些都说明了梦源于现实,并且是现实生活重新排列组合后的产物。而现实生活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离开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无疑将成为无本之木。艺术创作与梦有许多相似的诞生历程,都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但作家在创作时绝不是将生活的原原本本写入作品中,而是从许多的人和事中选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加以整合、修饰。这种选择与集中恰恰与梦的凝聚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

然而梦与文学一个显著不同是,梦都是潜意识的,而文学作品虽由潜意识欲望来决定,但作家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对于艺术媒介、艺术技巧、艺术手段的选择以及对于艺术材料的加工等,都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的。文学作品的产生比梦的形成经过了更为严格的检查和筛选。文学创作是作家的有意识创造,它受到作家意识控制;而梦纯属无意识,对特定的主题选择是无意识的。在梦里,人的意识的随意性很大,时间、空间乃至人的活动是随机的。而在作家创作中,自始至终作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从选择主题、结构的安排,语言表达到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作者始终明白自己是在虚构,他可以及时更改主题、变换材料。因此,与梦相比,文学作品是有意识、有逻辑、有始有终的,是作家有意识创造的结果。因此,艺术家又不完全等同于做梦者,艺术创作也不完全等同于白日梦,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感激和赞赏,这样他通过幻想赢得了他以前只能在幻想中获得的一切:荣誉、权力和女人的爱情。

二梦与文学的外部形式与内部结构的异同

梦的运作与文学创作都借助形象和图画,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这些形象和图画又都含有多种意义,可作多种解释。人们都有这种体验,在梦中,梦者“见”自己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上山,可以下海,见到陌生的熟人,见到瑰丽的奇景,但他很少说话,他成了沉默寡言的行动者或旁观者。难怪有人说梦像电影,有人说梦是录像,而且“有单本和连续之分,有黑白和彩色之别”。[2](p30)对梦主要是视觉形象这一特征,“眼快动睡眠”的发现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解释:做梦者的眼球转动,“是因为他正用内心的眼睛注视着梦中发生的一切”。[3](p134)弗洛伊德对此则有颇为详尽的描述:“梦压倒优势地但并非单一按照视觉形象而思维。”[4](p45)后来,他又称之为“绘制谜画”[5](p89),他说:“这显然不是一种容易的方法。你们要明白这种困难,可设想你们现在要绘图说明报纸中一篇政治论文,须尽量将文字改成图画。文中所有的人和物都不难用图画代表,而且可以代表得更完满;但是假使你们要将一切抽象的文字改成图画,则其困难马上就会发生。”[5](p133)

人们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对自己的梦的含义常常困惑不解,莫名其妙。这正是由梦的模糊性、多义性造成的。弗洛伊德就说过梦往往具有多种含义,能得到多种解释。以弗洛伊德那个“经典的梦”而言,尽管他对自己作了洋洋万言的详尽分析,但后来的研究者又对它作了多次见解各异的分析,有的分析甚至指出了弗氏本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事实。在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形象大于思想”的文学命题和斯威夫特“渊博的评注家目光何其锐利/读荷马见出荷马不懂的东西”[6](p8)的诗句。他们说的虽然是梦和文学,但都谈到同一件事――形象和图画的多义性。

梦的运作与文学创作不但都借助形象和图画,而且创造形象的方式也有其一致性。表现具体的人和事物运用典型化,表现抽象的内容则运用象征。正是由于梦和文学创造形象的这种一致性,西方一些学者如雅可布森、拉康等径直运用弗洛伊德的上述理论研究文学中的凝缩现象,已经取得了具有启发性的成就。然而不同的是梦中的象征是梦者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因而显出很大的模糊性;文学中的象征则是作家有意识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他还可辅以其他艺术手段,因而具有相对的明晰性。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梦大多都是象征的、经过化妆的。象征的用意在于逃避检查。我们在梦中的所见所闻都是梦的化妆,而不是梦的真面目。梦化妆成为梦的显象,而潜藏在梦的意象情景后面的真实欲望则是“梦的隐义”。把“梦的隐义”化妆成“梦的显象”,是“梦的工作”。而与之不同的是,文学文本的内在审美结构则可以分为三层,即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当文学形象在表现人类审美理想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时,就达到了艺术至境,具有自己的高级形象形态。这是二者在这一方面的具体不同。

驳论文和的异同篇二

梦与文学的关系至为密切,已为许多文学现象所证实。这不仅由于文学本身具有梦的性质,而且因为有些作品本身就是梦中创作的。

《忽必烈汗》(又名《一个梦中的幻觉》)写于1797年夏天。作者柯勒律治说这首著名的长诗是在梦中完成。他服了鸦片后沉沉入睡,在梦中写成一首有二、三百行的长诗,醒后记忆犹新,立即将它记在纸上,可惜只记下50多行,就因客人来访而中断。等送走客人后,梦中呼之欲出的百余行诗句全部遗忘。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在梦中或梦后写成的。梦中瑰丽变幻的奇景,更刺激了读者的想象,使这首诗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诗人在梦中穿上东晋诗人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屐,在半空中望见海日初升,听见天鸡鸣叫,正在曙色初开、山花迷离的小径上休息,刹那间又觉暮色降临,耳畔但闻熊咆龙吟,惊魂甫定,忽然霹雳一声,山岳崩颓,天门大开,一个神仙世界呈现眼前:”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群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若不是在梦中,恐诗人无论如何驰聘想象,也难以捕捉如此壮丽、如此缥渺的画面。李贺的《梦天》也是捕捉梦中的幻觉写成的。诗中写梦中登上月宫、路逢仙女、与仙女对话;下望人间,觉世界无比渺小。那种大胆的想象、奇妙的构思、怪谲的风格,本身就具有梦的特色。仔细品味以上两首二李名篇,可以看出梦作为特殊的精神现象,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提供创作的原型、常常”柳暗花明“的扭转创作危机、展开创作的想象,由于梦的作用,为创作蒙上浓厚的神秘色彩,平添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受压抑的欲望往往在梦中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出来。这一点,不难从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得到印证。南宋诗人陆游因奸臣当道、报国无门,空怀收复河山的壮志而不能实现,这受压抑的愿望便在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出来。南宋辛弃疾也经常在梦中抒发其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英国作家史蒂文生做过一个梦,梦中史蒂文生是一个脾气很坏的富商的儿子,经常住在国外,以逃避自己的父亲。一次回国,发现父亲已重新结婚。继而在一次争吵中,儿子受到父亲的侮辱,把父亲打死。继母与儿子后来同住在一间屋子里,她手中握有他杀死父亲的证据,但她不仅没有揭发他,而且还对他哭诉,说她爱上了他。

史蒂文生生于爱丁堡一个富有的、笃信宗教的工程师家庭,年轻时爱上了比他大11岁已有两孩子的美国妇女芳妮,全家坚决反对。后来,史蒂文生历经痛苦,终于与芳妮结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史蒂文生的创作生涯进入高峰。以后芳妮的前夫再娶,史蒂文生父亲去世。在这个时期,史蒂文生做了上面说的那个梦。

梦中的父亲,实际上是芳妮的前夫和史蒂文生父亲的化身。他们是史蒂文生婚姻的障碍。只有去掉这些障碍,史蒂文生才能与芳妮结婚。梦中的父亲再娶,现实生活中芳妮丈夫也再娶;梦中的父亲脾气很坏,现实在活中史蒂文生的父脾气也很坏。他一直反对儿子的自由选择:先是反对他的无神论倾向,反对他对于事业和前途的选择,后来则反对他的恋爱和婚姻。虽然史蒂文生后来与父亲和解,但父亲当初的激烈反对,无疑对史蒂文生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无意识中,史蒂文生很可能将父亲视为自己幸福的障碍,这样,在梦中出现杀父的场面也就不足为奇。同样,梦中的继母,实际上是芳妮的化身,芳妮是已婚女人,且年龄比史蒂文生大11岁,在梦中变成继母也是不足为奇的。

但有趣的是:这样变化的结果,却恰好证明了所谓俄狄浦斯情结的存在。芳妮是史蒂文生的恋人,在梦中却处在母亲的位置;芳妮的前夫是史蒂文生与芳妮结婚的最大障碍,在梦中却处在父亲的位置。于是人们便难以断定,史蒂文生与芳妮的爱情,究竟是俄狄浦斯结的升华,还是杀父娶母愿望的间接实现。

弗洛伊德认为:梦虽然往往取材于最近的事件,但梦的意义却往往要到童年时代去寻找。”通过其他一系列的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激发梦的愿望和梦中证实的愿望满足,都来源于童年。因此人们会吃惊地发现:儿童和他所有的冲动都残存于梦中“。

当然,杀父娶母的愿望很可能并非来自童年时期(这难以为人们所接受),而是像后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中所作的修正那样,来自远古的部落生活;而且,它很可能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中的一种(这样,个人即无须为此负任何道德责任,而且也符合俄狄浦斯神话的本意)。

史蒂文生大约是一个多梦的作家,其著名小说《化身博士》也是在梦中受到启发写出来的。他在写这部故事之前,曾梦见一个奇妙的故事,《化身博士》一出版,立即轰动英美,大获成功。此后史蒂文生收到许多怪信,尤其是那些灵学家和神秘感悟派写来的信。他们相信作者在写这小说时必然得到过超自然力的引导。史蒂文生夫人和继子洛伊德·奥斯本写的回忆录,详细回忆了《化身博士》的创作过程。从中不难看出,《化身博士》确系梦中构思,具有自发性和突然性,这正是梦与文学关系的关键之处。

此外,《化身博士》的写作速度也是惊人的,我们不妨说它是灵感的产物。

二、灵感与无意识

对创作心理过程的考察,使灵感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过去我们讳言灵感,总觉得一谈灵感就是神秘主义、唯心主义,但逃避问题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讳言灵感,只会使灵感问题更加神秘。

许多作家和诗人都曾谈论过创作中的灵感。这当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歌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在22岁时曾钟情于夏绿蒂,因夏绿蒂已经嫁人而无法与之结合。歌德精神痛苦,无计排解,正打算自杀,偶然从报上读到一个名叫耶路萨冷的青年因失恋而自杀的消息,顿时,心中仿佛有一道闪电,迸发出《少年维特》的构思。他匆匆回家,关起门来,埋头两个星期,终于写出这篇不朽的名著,自杀的念头也不翼而飞。

灵感具有自发性和突然性,有时苦心搜索而无所得,有时无意之间却蓦地涌上心头。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给一位诗人的诗谱曲,谱到收尾的叠句时猛然顿住,虽再三思索,也想不出一句乐调来传达这一叠句的韵味。两年后他游罗马,口中哼出的一段乐调,就是两年前他再三思索也写不出来的那句。

灵感有时在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中写梦的名句”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历来为诗家所称道。名篇固然出自诗圣大手笔,但若非梦中感应之深,恐也难得此神来之句。

苏东坡自述此词的写作过程是:”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相传唐朝尚书张建封有爱妓名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没,彭城有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白居易《燕子楼诗序》)苏东坡于元丰元年在彭城(今徐州)燕子楼梦得诗,佳句流传至今,并成为诗人因梦兴感,写成好诗的佳例。

苏东坡本人是相信灵感的。他在《腊日游孤山记惠勤惠思二僧》一诗中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意思是写诗需要灵感,灵感稍纵即逝,必须手疾眼快,抓住灵感,才能写出好诗。他自述其创作过程,似在一种灵感状态中的下意识操作:”吾文如万斛泉涌,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几次说到创作过程的”不可知“、”不能知“,这不正是一种无意识创作冲动吗?我们不妨拿它与荣格论灵感的名言比较:”他(指诗人)的手被捉住了,他的笔写的是他惊奇地沉浸于其中的事情;这些作品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形式,他想要增加的任何一点东西都遭到拒绝,而他自己想要拒绝的东西再次被强加给他。在他的自觉精神面对这一现象处于惊奇和闲置状态的同时,他被洪水一般涌来的思想和意象所淹没……他只能服从他自己这种显然异已的冲动,任凭它把他引向哪里。“(《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

然而这种创作冲动并非任何时候都能获得,所以诗人们常以种种办法激发灵感。

李白在酒后最能获得灵感。相传著名的《清平调》三首即为酒后所作。据说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突然召李白进宫谱写新曲,李白进宫后酒后获得灵感,一气呵成。

李贺常骑驴外出,背上背一古破锦囊。一有灵感涌现,即写于纸上放入囊中。每次回家,李贺的母亲都要检查锦囊,见写得多,就总是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也是随时捕捉灵感的表现。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美国小说家爱伦·坡常借助于鸦片获得灵感;法国的伏尔泰和巴尔扎克则借助咖啡;弥尔顿作诗喜欢躺在床上;卢梭有所思索,则露顶让太阳晒脑门。德国诗人席勒只有在喝完半瓶香槟,把脚放到冷水盆里才能写作。他还有一个怪习惯,必须闻烂苹果的气味,才能激发想象和灵感。

获得灵感的方式各有不同,相同的是作家创作过程中无不借助灵感创作出令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篇章。诗人、作家虽然渴望获得灵感,自己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灵感。屠格涅夫把灵感说成是”神的昵近“、柏拉图认为灵感是”神灵附体“,普希金则相信它是缪斯的”恩宠“。

灵感只有在无意识心理学基础上,才能获得比较科学的说明。弗洛伊德、荣格的理论,为理解灵感这种复杂的精神现象提供了论据。通过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分,灵感这种”异己的“、不受自觉意识控制和支配的、仿佛是得力于神灵的现象在无意识心理过程中得到了解释。无意识仿佛是一个巨大的仓库,作家艺术家的一切印象和经验都在这里储存、积累并获得加工;无意识被认为是人的智慧,人的创造性想象的不竭源泉(荣格特别强调这一点)、材料和形式都来自无意识:灵感本身不过是来自无意识的一种创作激情、创作冲动和创造性想象。

让我们首先考察灵感的三大特征,然后再从无意识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解释。灵感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自发性,即陆机《文赋》中所说的”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作家苦思经年不得要领,有时却突然文思泉涌,一挥而就。这种不由自主的特点,正是无意识心理过程的典型特征。任何一种无意识冲动,无论是梦、幻觉、强迫行为、突如其来的幻想或直觉、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和创作冲动,都具有不受自觉意识和支配,不期而来、不辞而去的特点。

人不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做梦,做什么样的梦;同样,诗人也不知道能否邀来灵感。精神分析学家借助催眠、解除压抑、给以刺激、自由联想等方式来诱导那些深藏在心底的无意识冲动,而这也是诗人们召唤灵感的方式。象酒、咖啡、致幻剂等,都具有催眠、刺激、解除压抑的功用;此外,灵感之所以常常在梦中出现,也正因为睡眠中意识的压抑作用有所松懈,无意识心理内容常常活跃于梦中的缘故。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灵感与无意识的关系。

灵感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亢奋性,即柏拉图所说”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此时作家往往精力充沛、高度兴奋、才思敏捷、浮想联翩,正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陆机《文赋》)这种亢奋性,也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典型特征。任何时候,只要人摆脱了意识的羁绊,他就可能在特定的场合陷入这种高度亢奋的迷狂状态。酒神仪式、狂欢节、宗教游行,甚至精神病,所有与此类似的迷狂,都是解除压抑或丧失理智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事实表明:迷狂状态是一种来自无意识的冲动;它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不正常的:关键在于它的表现形式,以及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无意识心理学认为:无意识是心理能量的巨大仓库;一种心理过程,如果能从无意识中获得大量能量,则往往可以事倍功半;反之,则无论人怎样殚精竭虑,其结果只能是神疲气伤、无济于事。诗人和作家在灵感过程中往往有不可思议的旺盛精力,这恰好说明他们从无意识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能量。

灵感的第三个特征是富于创造性。诗人仿佛得到了某种神异力量的帮助,能够毫不困难地赋予作品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诗人们在灵感中写成的作品,事后往往无须多加修改。正像荣格所说:”它们好像是完全打扮好了才来到这世界,就像雅典娜从宙斯的脑袋中跳出来那样。“这说明完美的艺术形式常常并非来源于外在的技巧,而是直接来源于灵感,许多诗人往往在技巧并不成熟的时候就创作出惊天动地的作品,而到了老年,技巧日臻圆熟,却再也创作不出那种天然浑成、不假雕饰的好作品来。

问题在于:这种天然的艺术造型能力究竟来自何处?难道无意识不仅能给艺术创作提供动力材料,而且还能提供现成的形式吗?在荣格等心理学家看来,情形正是这样。荣格认为:来自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限制、影响和帮助了诗人的想象,它使诗人的想象沿着人心中某些固定的方向发展,并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未能从原始意象中获得力量的想象难免流于肤浅,而那些从灵感中产生的想象,由于打上了无意识原型的烙印,则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能够从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共鸣。

荣格并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把无意识看作是受压抑的不道德的心理内容的集合场所,相反,他认为人的拯救性的力量都潜伏在无意识中。集体无意识是人的灵感、智慧和力量的不竭源泉。人在返回无意识的过程中,通过激活原始意象,激活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往往能找到新的灵感,并凭借它重返意识,解决那些似乎不能解决的难题。这有些类似柏拉图的思想:通过灵魂回忆而从理念世界中获得真理的光芒。

歌德曾说:”人不能长久地停留在意识之中,他必须再次沉入无意识,因为他把自己的根扎在那里。“这对许多诗人说来,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之所以不可战胜,就因为他永远不离开大地,永远从大地中吸取新的力量。大地是安泰的母亲,是他生命由以发源的地方,正像浩瀚广袤的无意识是人的意识发源的地方一样。

三、非自觉构思

在创作过程中,某些先前的设想往往受到另一种力量的纠正,这时候,按照作家们的话说,作品中的人物变得不听使唤,他们仿佛服从自身内在的逻辑,仅仅按照自身的意志去行动或生活,其结果,作品的结局往往与作家先前的构思大相径庭,或至少是受到某些出乎意料的修正。这种情形,使我们考虑到与自觉的构思平行,还有一种潜在的、不自觉的构思。

在创作过程中,常有作品中人物不听使唤,后来的结局与原先的构思相去甚远的事例。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把这称之为”人物的叛变“,我以为不如说是作家非自觉构思的干预。

巴尔扎克对他心爱的贵族阶级充满了同情,然而却描写了他们不配有更好的命运;托尔斯泰的小说一方面进行了反动的说教,一方面却成了俄国革命的镜子。这种情形,过去被说成是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仍不妨说成是自觉构思与非自觉构思的矛盾。把这种矛盾作为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来考察,我们便不能不首先考虑到作家的意识与无意识的矛盾和互补。

这种互补是通过暗示、刺激、角色反映等心理作用完成的。当意识-自觉构思的目标确定之后,作者在展开叙述的过程中,受到非自觉构思的作用,会产生不能确定的冲突、反映,因为他不知道同目标相敌对的有哪些因素,他只知道顺应目标的因素,直到促成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叙述时,他才知道这一切有多么重要,正是这一点构成小说无穷的艺术魅力。比如《尤利西斯》开端部份和所有行动几乎都互无联系。在许多叙述性艺术作品(包括小说)中,当作者展示艺术构思,并使读者看到主角在按部就班地受叙述目标驱使,小说的情境往往就陷入危局。这时读者将感受不到叙述性意象所带来的快感。

自觉构思集中地表现了非自觉构思,非自觉构思则以某种方式制约、影响、补充和修正自觉构思。自觉构思既服从现实的要求又听命于作家内心的要求,但有时却不免流于肤浅或被种种表面现象所眩惑。非自觉构思主要是来自作者内心的声音,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意义上与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相和谐一致。作家的意识与无意识充满着种种复杂矛盾(并不仅限于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作家的创作努力,不妨看作是作家为解决这些矛盾而进行的一场拚搏。

易卜生说:”生存就是与灵魂中的魔鬼作战,写作就是坐下来审判自己。"显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自觉意识要发挥巨大的作用,非自觉的艺术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

驳论文和的异同篇三

文学的中国梦,其实是怎样建构一个想象空间,去表达、想象中国。

文学的中国梦,其实是怎样建构一个想象空间,去表达、想象中国。这个想象空间既是我们周围人的,也是全球华人乃至不同的人的,这是很具体的,文学想象空间不一定都是超越的。文学的中国梦实际上很具体,从作家来看是新平台的展开。中国梦有它自己独特的中国的背景,同时也是全球性的。当代的作家其实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平台,这既是纯文学的,也是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的。这个平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当代中国文学已经是“华语文学”的中心,逐渐有了自己的新的全球性的位置。

另一方面是关于想象的,关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这对华语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中国变成了伟大的工业化国家,虽然还有许多挑战和问题,但我们现在毕竟有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影响力。当年梁启超写《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中国梦的一个很具体化的想象。他最远想象到了1962年,认为到那时中国人的梦想就有一个具体的展现了。现在我们超出他想象的极限已经好多年了,中国梦的想象在延伸。这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即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最大规模的发展。在这个历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新的中国故事需要我们去表现。而这个中国故事是链接着世界的。可以看到,现在很多“愤青”对现实有不满意的方面,觉得和期望有差距,因为他的参照系变了。过去参照系一般都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如人家;现在参照系改变了,是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这其实正说明中国在这30多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中国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世界上的分量不同了。

中国梦其实还是一个新的文化模式的展现,这也是对全球格局的一个重要改变,这个改变过程,确实是中国人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国的过程,也是世界在学习适应中国的发展的过程。两边都在学习。它是一个新格局的产生,新格局造成了众多的新变化。这其中有许许多多新的文学想象的空间。中国文学现在的想象的机会,表达的机会,想象的平台,表达的平台都和以往有了重大差异。我们正在跨出我们的现当代文学史所描述和限定的历程。过去我们的文学往往充满了民族的悲情,现在我们有了跨出悲情,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表现中国和世界的新的可能性。过去我们的感时忧国,往往限制在民族的屈辱和失败的惨痛中,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中国和世界。中国文学的格局必然地发生改变。一方面中国文学自身的格局变了,今天是纯文学、类型文学、网络文学三部分构成了新的文学形态。都有自己的读者,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三种文学平行发展的状况会持续下去。读者的选择其实很多。这些平行发展的文学其实都是在中国故事中表现中国梦。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也越来越占据相当的位置。这当然还仅仅是开始,有待中国文学界长期地努力。但毕竟葛浩文说的美国人能够知道莫言是个现实中的人了。同时,中国本土的文学变成了全球“华语文学”的核心和主流,过去流散出去的作家,许多都已经回流,海外和港台文学和大陆的文学的融合也进一步加深。文学的中国梦应该是在这样的对比下做的,是以世界文学、全球“华语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作为基础的大平台。

驳论文和的异同篇四

由于梦与文学在动力因方面的相似性,即都是对个体受压抑的.愿望的表现与满足,因而其作用功能也相似。艺术创作和梦都企图使人的愿望得以满足,都带有强烈的幻想性质。梦的本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人往往是借助于梦来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以释放被压抑的感情。文学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化妆的梦,作者是以委婉隐秘的方式表达自己幻想的。因此,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总是力求体味作品潜在的深层含义,因而也就有了读者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观察角度去理解作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这就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

尽管梦与文学创作在其功用上有着极为类似的相同之处,弗洛伊德还是看到了其不同之处,他说,一个没有文学修养的人在谈到他的梦时,会给人一种平平叙述的感觉,有时甚至无法让人听得进去,但是,当一个有文学天赋的人描绘他自己的白日梦时,我们能体会到来自各方面的乐趣。因为作家抒写自己的梦与白日梦是一种渲泄,是欲望的满足,对于欣赏者来说,也存在着这种功用,欣赏的同时,也在宣泄着自己的欲望。对个人而言,艺术创作具有实用性,它能给艺术家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利益。所以,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赖以生存的手段,艺术创作也就自然地成为一种社会承认的职业。其次,艺术作品具有可传达性。艺术作品通过传达可与其他人共同分享情感体验。读者通过阅读来了解、体验、感受乃至分享作者所要表达的愿望、情绪,他可以与作者一起幻想,一起做“白日梦”,以释放被压抑的内心情感。然而,梦则不然,它纯属个人的、自私的、内部的心理过程,不具有传达性。梦只能给做梦者带来缓冲、或释放情绪的快感,但不可能给人以物质的满足。梦只是个人情感和压力的宣泄和放松,不具有现实的共有价值,最多也只能为心理学家提供一些分析和研究梦与梦者的素材。

我们分析了梦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异同。但是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黑箱式命题,我们目前只能就其表象做一些初步的探索,我们坚信,随着脑科学、心理学、美学的不断发展,这个难题终将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西苑出版社,.

[2]赵世民.汉字悟语[j],北京:人民文学1995.(3).

[3]查尔斯・莱格夫特.梦的真谛[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4]弗洛伊德.梦的释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6]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6.

驳论文和的异同篇五

摘要:古往今来,梦与文学的关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梦与文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差异。在动力因源起方面,二者都是欲望的表现与满足,但梦起源于无意识,文学是有意识的创作;在外部形式与内部结构方面,都借助形象和图画,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意义的明晰程度上;在作用和功能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受压抑的欲望,但文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梦则不然。

关键词:梦文学动力结构作用

千百年来,“梦”始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话题。柏拉图认为梦是一种感情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梦是一种持续到睡眠状态中的思想;尼采认为梦是白天失却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甚至也有人认为梦就是文学,文学就是梦。20世纪以来,滥觞于弗洛伊德的“里比多”、“潜意识”、“升华”、“俄狄浦斯情结”,成了出现频率极高的话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动机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艺术创作也不例外。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能欲望的一种手段。对于作家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做梦,即以幻想的形式宣泄压抑的情感、满足被压抑的欲望。笔者在本文中将试图从三个方面浅议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即:动力因源起方面;外部形式与内部结构方面;作用和功能方面。

驳论文和的异同篇六

1、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公开性文件,在有效的范围,了解其内容的人愈多愈好。

在写法上要求篇幅简短,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庄重。

2、不同点

内容属性不同。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告启的范围不同。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使用权限不同。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3、定义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

(一)公告的写法

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关+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开头。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中间。写通告的具体事项。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最后可以“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10-10 宪法宣传标语(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10-10 最新青春需要奋斗 青春需要奋斗演讲(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10-10 2023年搞笑猜谜语笑死人 少儿猜谜语及答案搞笑精彩(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 10-10 最新竞选大队委 竞选大队委员竞选稿(汇总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10-10 最新护士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汇总6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10-10 最新创建书香校园倡议书(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 10-10 线上教学感悟(精选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
  • 10-10 2023年哈利波特死亡与圣器读书笔记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 10-10 水利个人年终总结(优质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关于总结格式
  • 10-10 最新犯错自我检讨书(通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