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记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 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大全5篇)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 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00:04:43 作者:书香墨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 道德与法治组开展教研活动简报(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篇一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在此次培训中,我收获满满。

此次培训会由教育局陈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xx重要讲话。朱xx强调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接下来是二小的优秀教师骆分享了她在教学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些心得。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下午的课堂,由最近到南昌参加部编历史教材教研员培训的骆帅老师主讲。她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的内容,要求和教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加以阐述,鼓励老师们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各种有趣活动中去体验,从中获得收获,促进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网上有种说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认为,年纪越小,教材越薄,课越难上。教师绝不能等闲视之,率性而为。教育人既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识,学会新本领,又要保持教育定力,善于分辨良莠,不盲目跟风,更不推波助澜。

最近,中国环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绝塑料、纸张等四类二十多种固体垃圾入境。现在,国家推进部编中小学历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国内外反动、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过陈老师、骆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篇二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

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作为课前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

2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我针对《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社会赏识教育课,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门功课一直以来教师都不知从何入手,学生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一课书中就只有简单的几张图片、几行字,教师上课时大多都只是让学生看看图读读书而已,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节课下来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来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40分钟的品德课也是如此。无数实践证明:一个精彩的导入有牵千发而动全身之妙。精彩有趣的导入不仅能是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能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标,而且还能激发是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的要求,紧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规定教学任务与目标,创造一个别有新致的导入。思想品德课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导入、讲故事导入等。

课堂上既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又要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说,这样就可以实学生在课堂上进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手、动耳,使其在“学中动,动中学”,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合发展生活”理念实新课程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教材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属于精心挑选的“美好生活图景”,都实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合主动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了教材中的价值目标。

每一节课的精彩总结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这堂课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总结:

1、谈话,

2、表演。

所以我认为,只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事实生活的经验,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达到了教材中承载的“感受”“体验”的价值目标。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篇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改的思想精神,推进基础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思品教研组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领会新课标理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思品教学的针对性。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研要点:

1、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文件,德育纲要,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师德学习,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观念,对新教材《品德与生活》进行备课指导,交流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认真参加市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新教材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六年级老教材,新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教学调研,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3、深入开展“明理、导行”,提高教育信度、效度为主题的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并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良好情感,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抓好教学课前调查,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在教育学生时,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健康情趣。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篇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课堂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实际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导入方式的研究,并且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不断反思与改进,使自身的课堂导入教育能力得到提升。最终,有效地使课堂导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更加显著。本文在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育现状和课堂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育工作的策略,包括提升教师的导入意识、认真筛选导入内容、合理运用导入模式以及关注课堂反思环节。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更好地运用课堂导入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发展。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记录篇五

人文启智,童眼认国土

活动时间:20xx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xx区xx路小学五(3)班

授课人:

参加人:

研讨时间:20xx年10月26日

(一)活动报道

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一次教研活动报道

xx市xx区xx路小学

20xx年10月26日上午,xx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了第一次校内教研活动。袁老师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告诉学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们积累了初步的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具备了爱国之情。经过了前两节课的铺垫,学生对我国的国土有了初步的了解。袁老师在此基础上,用视频导入了新课,再次展现中国的美景。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依托于课本和生活。在讲授新课的环节,袁老师依托课本,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图画,了解河流向东入海的原因,由此对中国的地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感受自然,文化遗产的丰富。感受“千里江山之美”。

在了解的我国地形的基础上,袁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小组合作制定旅游文明公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知晓文明出游不只是道德问题,祖国的文化、自然遗产不止受到公约维护,懂得保护自然遗产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

最后,袁老师告诉学生,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性也不同。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再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我们,生活习惯上有什么样子的特点,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听完课的研讨环节,老师们都对袁老师的课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她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作为其载体,深刻阅读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深度理解教材,从而深入浅出,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域的特点。对袁老师重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大家同时也提出了质疑:本课有很多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的专业知识很容易把本课上成了地理课,继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育人的功能。在教学时,重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串联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了解和把握地理内容的教学特点,把握其恰当的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大家的兼教学科,从语文教师转变为德法教师,因此对教师的要求特高。要求课任教师要有激情、有感、情有热情。在热烈研讨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地营造相互学习,不懈探索,友好交流的氛围,才更能够进一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让庆小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们不断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