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体会乘法的意义(模板15篇)

2023年体会乘法的意义(模板15篇)

时间:2023-10-22 00:25:30 作者:笔尘 2023年体会乘法的意义(模板15篇)

安全标语的灵活运用可以在各类场合中不断提醒人们保持安全意识。简洁明了,字数控制在5-7个字为宜。危险警报,警醒守护。

乘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二泉映月》欣赏“完”了,也欣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快乐的脸庞,注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清亮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今天,当我与我的学生感受着《二泉映月》那优美而又激昂的旋律美时,震撼着阿炳坚强又正直的人格美时,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可以更美的!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倾听孩子的声音”,脑海中飞快地闪过这一新课程亮点。我精神一振:为何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情”呢?听听他们是怎样欣赏《二泉映月》的?于是,我在备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番设计:第一教时,先以音乐导入,在优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敬佩。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昂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学生准备充分之后进行首次朗读反馈。只要求学生读,而不需要谈“为什么这样读”。接着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确定学生理解的难点,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第二教时,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之后再次清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次应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两次朗读,各有侧重,且逐层深入。前者是感悟的起点,后者则是理解后的感悟。

忐忑不安地开始上课,下课时却欣喜万分:初次朗读首先成为学生的“兴趣”时,他们大胆尝试,敢于思索,通过自己独特的朗读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的也许读得不够流利,但那份认真却使人欣慰;有的理解也许还不够深入,但自信却可见一斑……随着感悟的深入,理解的透彻,学生对于阿炳知道得更多,对于《二泉映月》也“懂”得更多。于是再次“朗读”便成为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他们通过朗读演绎着内心深处对课文的欣赏,对阿炳的崇敬,对曲子的喜爱……于是乎,有的同学配乐朗读,声情并茂;有的同学小组合作,情感共鸣;有的则激情昂扬,鼓舞人心;更有甚者有声有色地朗诵,使人震撼…….看着这“个性飞扬”的一幕幕,我感到了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能起巨大作用。为了真正还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我作了一番大胆尝试:尝试让学生自己走近阿炳,尝试让学生与阿炳对话,与文本对话,尝试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尝试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此,《二泉映月》第二教时便有了这样的构思:

学生轻轻地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可把句子画出来,然后交流理解。

1.分享读懂的快乐。

2.提出读不懂的地方。

3.结合课文第3小节与课前搜集的资料合作解决疑问。

1.引读有关课文:听着,听着,阿炳的心——,他禁不住——。他要通过——,把——情怀,倾吐给——。

2.质疑:读到这儿,你觉得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了?

3.合作研究。

4.讨论交流。

当我终于把这设计定稿时,我很是担心:学生会质疑吗?他们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合作研究能解决问题吗?这一连串的“害怕”使我的心悬了起来。终于到了关键性的时刻:引读第五自然段的开头后,我静待着同学们提出该“研究”的问题。“阿炳怎样通过琴声来倾吐自己的情怀?”我惊喜啊,这不正是课文的重点吗?学生能一下子点出来,多棒呀。“阿炳想通过琴声倾吐自己怎样的情怀呢?”我又一次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理解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读懂了整篇文章。学生果然也急于解决他们想知道的问题。于是,小组合作研究,通过读课文,听音乐,看资料,津津有味地讨论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明白了阿炳通过琴声曲调的变化起伏抒发了他内心对音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更倾诉了对生活、家乡、大自然的热爱……此时,我心中的“石头”完全落了地,被惊喜笼罩住了的我豁然感到:“自主探究”原来是这样美丽!

一直以来,黑板是教师的“专用地”。教师可以在上面“指点江山”,学生面对的完全是教师的“蓝图”,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即使教师漂亮的板书是对课文最简洁的概括,生动的板画是对课文最形象的再现,学生也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面对“神圣”的板书,他们不敢思索,也不能质疑。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假如真还给学生“自主”,那么这一块历来被学生视为“圣地”的黑板是否也应该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呢?《二泉映月》第二教时的后半部分设计让我领略到了学生无穷的智慧。黑板上书写着不仅仅是他们智慧的见解,更是一颗颗闪亮的“童心”。

课堂已接近尾声,学生已顺利地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又一次投入地朗读课文。这一次,他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读的,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看着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我激动极了:“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旋律,这么美的情感已深深感动了我。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陶醉其中,被阿炳杰出的音乐才华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心目中的阿炳一定十分高大吧!那就请你在黑板上倾诉你对阿炳的崇敬,写出阿炳最令你感动的品质或精神吧!“刹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再沉默是金,也不再犹豫不决,而是跃跃欲试,小手林立,因为他们内心的情感澎湃着,激动涌流着,他们愿意通过板书来倾吐这种感动。于是,黑板上便有了一颗颗闪闪的童心,一份份纯洁的童真。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意义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1、谈话。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

(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

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根据回答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并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7、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除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1、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因数?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

2、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乘除法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整数乘法的意义有哪些

如上所述,新教材“乘法意义”不再是一个答案了。当我们解放自己的思想之后,回到现实中的数学之后,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思维空间突然变得宽阔了!如果让学生算“72×8+2×72”,这种题型在过去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因为要理解它必须用到“交换律”和“分配律”,要不就会“拐不过弯来”。今天的学生却可以十分自然地选择适当的意义而想到:8个72加上2个72不就是10个72啦!而这种如此简单的想法在过去会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或不严密的。因此,新教材“乘法意义”解放了人的思想,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为创新思维的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有人提出“如果专家们真的考虑不区分分数乘法意义,将导致什么后果?想起来还挺可怕的。”这种“可怕”也许就是担心学生会出现一些如上所述的“不符合逻辑的、不严密的”想法,于是“怀念她对数学的严肃、严谨的态度”。数学本身确实以严密的逻辑体系的而成立,这也是使过去中小学数学成为机械、枯燥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于这些早已严格论证过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非得像写数学论著一样让学生去接受吗?何况原来的想法不一定符合实际,如“乘法意义”的唯一性就是一例。因此,在分数乘法意义中,同样不必区分4/9×6和6×4/9以及3/4×4/9和4/9×3/4之类的意义,因为它们本身都有两种意义。如4/9×6可以表示“6的4/9”,也可以表示“4/9的6倍”或“6个4/9”。但是,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它的意义一般可以认为是特定的,如“一根6米长的绳子,用去4/9,用去多少米?”不论你写成6×4/9还是写成4/9×6,都可以理解为“6米的4/9”。不过,有趣的是通过特定的想法还可以给它们都“赋予”另一种它们本来就有的意义:1米的4/9就是4/9米,那么6米的4/9就有6个1米的4/9,也就是6个4/9米。在这里不区分“6个1米”的4/9和6个“1米的4/9”,是因为我们知道,能够从逻辑上证明它们是相同的。同样,对于“某厂原有煤4000吨,炼钢用去了2/5,炼铁用去的是炼钢的1/5,炼铁用去了多少吨?”,如果列式就是写成了“2/5×1/5×4000”也就能理解了。

“乘法意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可以用“向下兼容”来形容。首先,“几个”是“几倍”的特例。在整数乘法中,两者是等价的,这种思想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认识“几倍”;当得不到整数倍时,就出现了小数倍,这时“几个”是“几倍”的一种特例,“乘法意义”也就开始了扩展。其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是“一个数的几倍”的特例。当不到1倍时,我们就习惯于说“几分之几”,而不说“几倍”,可见“几倍”和“几分之几”只是说法上的不同而已,本质上却是一样的。这种思想结合实例与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含义进而对“乘法意义”进行有效扩展。在学习了百分数之后,“几倍”和“几分之几”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这样,“乘法意义”的不同表述的统一性又一次体现出来了。由此可见,“乘法意义”具有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统一性,这也是必然的,因为都是“乘法”嘛!可是,我们过去的思想却一直停在一种不统一的状态,或人为分裂状态。从“单价×数量=总价”到“1倍数×几倍=几倍数”等各种各样数量关系式及相应各种各样的题型中,常碰到这样的实例。

乘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教学是在探究中发展的,对这一失误有两个方面值得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开放的课堂注重学生个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时会出现偏颇,甚至错误,而这种理解往往是学生的心里话,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找准产生偏颇错误的症结,再将问题还给学生,调动他们查寻资料,作积极思考,从而更深入更全面更准确地看待文本中的人、事、理。这种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是极为珍贵的。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引导,久而久之,封住学生的口,凝固学生的脑,扼杀学生的思维。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课标》也提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对作品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就对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出较高要求,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教师要有能力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发现文学精神,发现古代的人,通过文本的学习发现个性的人,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发现苏轼,学习《醉翁亭记》发现欧阳修,学习《满井游记》发现袁宏道,学习《五柳先生传》发现陶渊明 ……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断研究教材,不断吸收知识,才能和学生一起打开一扇扇的智慧之窗,发现一些发人深省的值得探究的东西。

达到欣赏传中人物的个性之美的目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原因,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挖掘还不够,同时,对整个课堂生成性的、不曾预设的精彩缺乏有效调控。

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2.第二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同学们,刚才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二)教学例1。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2)让学生看图,说说是怎么摆的?摆了几个2朵?(师板书:3个2)。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察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可以用乘法算。

(5)认识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x”。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3个,摆4排。(师巡视)。

(1)看图说说怎么摆?摆了几个3?(师板书:4个3)。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方块,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师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习题。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5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3×4。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乘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我觉得学生基础比较差,在班级中存在优生和差生,但是在英语课中差生和中等生存在居多,每次面对这些学生我都觉得很头疼,有些孩子没有好的成长环境。我在上课的时候让个别学生起来读,我反复的领着他们读,再读起来还是不会读,我气的脸红脖子粗,但是之后想想孩子们也不容易,有时我会觉得学英语对他们来说太难了。我觉得小学学英语可以作为一种兴趣来培养,不能一味的考试,而让有些学生慢慢失去了信心。

字母的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前提条件,我们这儿的学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所以我们在学生刚刚学习英语是就对学生进行字母教学在边教课文的过程中,每节课学习3—4个字母,我在教字母时,主要强调了三点:笔画、笔顺、占格数。现在学生们基本都能自己默写出来,掌握的很好,这样就在以后的`教学中提供了很多方便。

总之做每件事情都有利与弊,学习英语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变的越来越重要,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学会英语,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做到终身学习,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作文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6。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教师提问: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4.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反馈.。

根据:,写出,

1.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演示课件:分数除以整数)。

(1)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是米.。

(3)教师板书整理.。

(米)。

2.教师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把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

(米)。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二)求未知数。

1.2.。

(三)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3.()。

乘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授课类型:新授课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3×1=3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3×0=0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3×1=3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3×0=0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33/72/54/97/10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1/2的3/4和4/5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乘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掌握乘法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本节内容是在学了100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后学习的`,学生有了扎实的加法基础。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为学习乘法口诀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对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有扎实的计算基础。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乘法的意义。

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比加法简便,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法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法学习,认识乘法比加法简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通过连加算式的举例引出乘法的意义。通过对比法理解乘法比加法简便。

一,复习旧知(5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列出连加算式:

3+4+5=10+20+30=。

2+2+2=5+5+5=。

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并适当予以纠正。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大家观察上面四个连加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更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板书:

4+4+4+4+4=。

此算式可写成4×5=。

3+3+3+3+3=。

此算式可写成3×5=。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4+4+4+4。

5个4相加,可以写成4×5或5×4。

读作:4乘5或5乘4。

三,课堂巩固练习(5分钟)。

5+5+5+5+5+5。

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点名四个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和读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我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书上课后题。

板书设计。

4+4+4+4+45个4相加。

可写成4×5或5×4。读作:4乘5或5乘4。

教学反思。

我对本节课比较满意,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比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乘法比加法简便,学生容易掌握。我最满意的地方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都想上黑板做算式题。本节课总体上达到了我期望的水平,但也有不足之处。在巩固练习阶段,部分学生容易把乘法算式读错。例如:5×6。部分学生读作:五乘六或者5乘6等于30。这些都是错误的读法。原因如下:1,学生把乘法算式的读法和100以内数的读法混淆;2,算式中没有的数想当然地读出来。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特别强调乘法算式读法中数字要小写,没有的数不要读。辨别5×6和5×6=30的读法不一样。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3×0=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3×0=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乘法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小棒摆成的小伞图,三角形图,星星图,花边图,小屋和树的图片。

一、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

1、老师想请你们帮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略。

4、师小结:用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太麻烦了。算式太长了,胳膊都写酸了。

乘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1×8=1×10=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3×0=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分数乘法的含义和意义

今年是我第四次教六年级数学。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教材内容有所改变。有些地方改变得很合理,例如:把原来分为三教时的利息、保险费、应缴税款合并为一教时。以前我总是在新授利息之后让学生自学保险费和应缴税款,这三个内容本是一种类型。教材做这样的改编,省时省力。但有些地方改编的着实令人不解。不仅学生糊涂,老师也不清楚。例如分数乘法的意义。老教材把分数乘法的意义分为两类:

新教材在此作了旨在统一,减少分类麻烦的改革。它在单元开头下了这样一句概念: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言下之意所有的分数乘法都是这一条意义。学生也欣然接受。例题中既出现了1/4×3,又出现了3×1/4,还讲到“计算中,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这样比较简便”。这是第一课时,接下来在第二课时中又重点指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意思是随便什么式子都可以把它说成求()的()倍是多少?既然如此,何必分为两课时呢?专家在此做改动时,必然也斟酌再三,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这条意义不能不提。总不能说3/4×1/5表示求1/5个3/4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只能摆出3/4的1/5是多少,为求统一,1/5和0.2都能说“倍”。

我的想法是把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开教学,先学意义。意义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无论什么乘法式子都可以说成()的()倍是多少,其次才呈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说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符合一般到特殊的规律。

相关范文推荐
  • 10-22 2023年电视媒体的邀请函(案例13篇)
    感谢各位的光临和支持,没有您们,今天的活动将不会如此成功。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使致辞易于理解和接受。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备受赞誉的致辞致谢范文,希望能够为
  • 10-22 2023年药品调价函格式(模板15篇)
    经典,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力量。写一篇完美的经典读后感,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阅读经典作品对我们的人生与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部分作品。
  • 10-22 专业警察廉洁自律心得体会个人(案例13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第四名同学的军训心得:军训过程中的艰辛和磨砺,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才能达
  • 10-22 实用停工停产的通知范文(18篇)
    梦想是心灵的翅膀,让我们飞向蓝天,超越自己的极限。梦想需要耐心和毅力,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梦想的实现需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 10-22 2023年党的心得体会感想(通用15篇)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这里有一些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与灵感。
  • 10-22 2023年暑假日记初中范文(14篇)
    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强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了我国民族团结进程取得的显著成效。有一天,我和小弟在小
  • 10-22 专业质检人员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16篇)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所读书籍的内容。接下来是一些学生写的精彩学习心得,一起来感受一下吧。第一段:引言(200字)质检工作是现代
  • 10-22 2023年单位委托书应该(模板16篇)
    岗位职责是指在工作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在编写岗位职责时,要充分了解所属部门的工作过程和流程,确保职责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岗位职责范文六:在xxx岗位上的职责
  • 10-22 专业热爱劳动的心得和感悟(通用13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整理的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反思心得和经验分享。近年来,大学热爱
  • 10-22 优秀学生调学校申请书范文(18篇)
    除了个人信息和学术背景外,转专业申请书还可以加入一些个人成长和领导经验,以展示申请者的全面发展潜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此